哈尔滨日报:威严扫地的代价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6日06:43 哈尔滨日报 |
山雨欲来风满楼。 国安罢赛以来的中超没有一天消停过,各式各样的闹剧先后上演。本轮联赛津门边裁被袭;国际因一个越位球与裁判犯急;实德再度上演整整半个小时不开球的“消极”罢赛闹剧(此“消极”与国安退场的彼“积极”相对应)———在这片狂风中,似乎已听见中超大厦摇摇欲坠的吱呀声。 裁判是足球竞技场上的权威,但在中国足坛,他们的尊严无疑已荡然无存。多年来假球黑哨的痼疾早令权威的声望大打折扣,而足协在处理国安罢赛时的退让,将裁判们最后的一点面子都扫进了垃圾桶。没有人再有顾虑,所有人都以怀疑的眼光盯着哨子,最后以自己的得失来论处一位执法者,于是就有了这一系列闹剧的出现,甚至当事人或许都不曾仔细而客观地揣摩过自己那些证据是否合理。 俱乐部老板可以原谅手下的前锋射门不进,因为谁都知道中国足球的低水平,“师出同门”的中国裁判的整体水平又能高到哪儿?但只要有一个判罚错误,对裁判的定义就由纯粹的技术问题升华到人性善恶的高度。“黑哨”肯定是有的,也并非每场比赛都能秉承理想主义的“公平竞争”原则,但是否这就意味着任何一次不利于己方的判罚其根源必然是丑陋黑暗的环境?那些输了球就将矛头指向裁判因素的人们,又何时想过从自身找原因?想过今天恶劣的生态究竟是谁造成的?想过当年是谁打开了潘多拉魔盒?恐怕承担责任的不仅仅该是那些能力有限的管理者吧…… 足球比的是技术,而不是比试谁有勇气去挑战规则中选定的权威,这是绿茵场上的基本法。以“执法不公”的名义,同时践踏了这项运动的存在根本,这样破坏性行为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发展不具有任何建设性。威严扫地的又何止中国裁判或者中国足协?闹剧之下贬值的是整个中国足球的品牌。 沈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