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死者家长追问猝死真相 专家称双方均有责任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20日05:45 华商网-华商报 | ||
刘红斌亲笔签名的“生死状” 10月17日,两名业余参赛选手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途中猝死。随即,组委会向外界出示了选手在报名之时签订的一份“生死状”,称无论发生任何死亡事故,责任由本人(签名者)负责,而家属和相关人员均不能状告组委会并提出索赔要求。这一“声明”迅速成了猝死事件的焦点所在。 父母追问孩子死因 昨日下午,记者在北京交通大学红果园宾馆见到了猝死学生刘红斌的家属。据死者的姨夫讲,刘红斌这次参加马拉松比赛前却并没有和家里人打招呼,刘红斌的父母是在事发后第二天接到学校的通知,才知道孩子已经永远地离开了他们。刘红斌的父亲刘希俭在5名亲友的陪同下于第二天一早赶到了北京。为了见孩子“最后一面”,两天来一直沉浸在巨大悲痛之中的刘母余利英也在昨日上午赶到了北京,学校安排他们住在校内宾馆。 走进刘红斌父亲下榻的房间,一股刺鼻的气味扑面而来,门窗紧闭,房间凌乱不堪。刘父穿着一身蓝色的旧西装,裤子上有一个破洞。“我要知道事实的真相,所以在此我想声明两点”,刘希俭的眼泪夺眶而出,“第一,去年我把一个健健康康的小伙子送到这里上学,没招谁没惹过谁,怎么学校就把我儿子弄没了呢?我儿子没病呀。第二,我想知道我儿子在倒地之后,到底被耽误了多久,而学校、120和医院都进行过怎样的抢救措施?” 据死者的姨父介绍,刘红斌的父母都是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县青口镇竹庄村的农民,全家年均总收入不过五六千元,而在去年替刘红斌支付了8250元的入学费用以后,全家目前已是举债累累。据悉,目前刘红斌的家人还没有就善后工作与学校交流。 校方:刘红斌的确签过字 昨日下午,北京交通大学新闻中心主任王想平给记者看了学校体育部在接到组委会的参赛邀请之后,就马拉松参赛事件通过校内办公邮件向师生发出的5份通知和声明。第一份通知9月11日发送,里面交待了此次活动由北京交大团委和体育部共同组织;第二份提到为组织好此次活动,全校学生会、体育部曾在9月20日开过一次动员会;第三份通知在中秋节发送,讲明交大参赛人数确定;10月13日的第四份通知安排好了17日比赛的日程安排;在10月14日的准备会上,学校体育部要求参赛同学自己准备早饭,并强调在跑的过程中有不适马上退出,在中途出现意外马上拨打120或999求救。 说起参赛学生在赛前是否进行了体检,王想平说在组委会发放的“第五届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的规程里面,并没有要求学校一定要进行体检或者出具健康证明,他们只是在报名表最后附了一份参赛运动员声明,里面规定体检和买保险之类的事都由学生自己来完成。王想平说,“由于组委会收取的15元报名费只是组队参赛以及交通运输的费用,保险得由参赛选手自己去保险公司购买,所以大多数参赛者都和刘红斌一样,没有为此次马拉松上保险。” 专家:学校、组委会都有责任 记者昨晚采访了本次马拉松女子冠军孙英杰的教练王德显。王德显告诉记者,如果专业选手参赛,这样的协议是不存在的。因为专业比赛中的参赛选手都是经过一定的专业训练,达到了一定的专业标准,并在赛前进行了严格的身体检查后,才允许报名参加的。“但是,像这样的业余选手参赛就一定要签订协议,业余选手一定要在赛前出示体检报告,证明你的身体状况。如果组委会没有要求这一点,那么责任在组委会,但是组委会有这样的要求了,而学校没有进行这方面的体检工作,那么责任就应该在学校。” 最后,王德显强调:“通过这件事情,给我们提了个醒,那就是即使业余组参赛,也要有一个参赛的标准,你只有达到了这样的标准,才能参赛。”王教练告诉记者,在国外已经有了这方面的规定,并且在赛前设立几个时间段对报名者进行测试。“比如在7月份有个大型马拉松比赛,那么组委会会在3月份和5月份分别有一次测试,通过了测试,才可以参加后面的比赛。”本报特派北京记者 田京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