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方封口拒谈马拉松猝死案 刘红斌密友悲情忆惨剧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9:34 金陵晚报 |
【金陵晚报报道】新闻回放:在17日进行的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中,两名参赛的业余运动员在中途突然倒地,经现场急救及送医院紧急抢救后无效死亡。死者分别是江苏连云港籍的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03级8班的学生刘红斌和60岁的北京籍退休职工。直到昨天为止,具体的死亡原因还没有查出。据参与救护工作的医务人员介绍,这次马拉松比赛中共有13名参赛运动员在参赛途中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约有400人因韧带拉伤而请求治疗。 昨天上午,交大猝死学生刘红斌的家长乘火车抵达北京,在海淀医院的太平间见了儿子一面后,悲痛不已的两位老人被学校接到了位于交大校园的红果园宾馆,但是记者却并没能在宾馆内找到这两位不幸的父母。 猝死成为校园头条 昨天,当记者走进位于北京西直门附近的北京交通大学,发现这里到处都在议论猝死事件。记者在中午休息时来到了死者刘红斌的宿舍,由于其他7个舍友均参加了一天前的马拉松赛,所以大家都躺在床上休息,只有刘红斌的床位是空着的。记者往刘红斌的床铺扫了一眼:被褥随便地铺着,墙上挂着几件运动外套和长裤,床头的书架也很凌乱,摆着几本名著还有一些教科书,和一般男生的床铺感觉没什么两样。自猝死事件见诸报端之后,刘红斌宿舍的电话就再也没有停歇,两分钟一个电话,多是些媒体打过来了解情况的,一听记者二字,刘的室友就把电话挂了,但还是响个不停,后来没办法他们干脆拔掉了电话线。 刘红斌密友悲情回放 在记者的一再要求下,刘红斌的一位密友讲述了事发的整个经过。“昨天的马拉松我和红斌一起跑过了他人生的最后一段路程。”他开门见山地说:“我们班一共11个男生参加了半程马拉松,我和红斌从起点开始就在一起跑,5公里后,红斌在最后面和三个人在一起,其中一个是我们班的生活委员。在10公里处,我们班有两个同学下线了,而生活委员也到流动站去上厕所,红斌就一个人开始跑了。在15公里到16公里的路段上,红斌追上了我,我们俩一前一后保持10米间隔一直跑到了18公里左右。在这段时间里,他没有任何的身体不适,而且一直和我相互鼓励。18.5公里过后,我的速度慢了下来,逐渐和红斌拉开了距离,由于大家的体力都已接近极限,然而他和我的距离始终保持在30至50米左右。刚过19公里不到100米时,悲剧发生了。我看见前方10米处有一个和我穿着一样文化衫(我们学院有规定,要穿统一的文化衫)的同学倒在地上,周围有3个大概是清华大学的同学在摇他的胳膊,我就上去看到底怎么回事。那时候我才知道是红斌,当时他已经没有了神志,我给他做了人工呼吸和心外挤压,当事的民警也通知了120。5分钟后,999赶到了现场,他们和生活委员一起把红斌送到了医院。我接着跑到了终点,随后通知了学校,并跟着同学赶去医院看他。” 这位同学最后声明了三点:第一,刘红斌是在19公里以后倒下的,不是媒体所说的17或者18公里;第二,刘红斌平时很少打篮球,更不踢足球,身体素质一般;第三,据他所知,刘红斌没有什么先天疾病。 鼓励参赛集体报名 作为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的固定节目之一,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的影响已经越来越大,所以在今年报名时,校团委以及体育部在同学中间进行了很好的宣传,鼓励大家报名参赛。记者在北京交大校园内采访了一位同样参加了马拉松赛的李姓女生,她决定参赛的原因很简单:第一,参与这样的社会活动对自己来说是个锻炼;第二,凭参赛证明可以在学校的思想测评中获得加分。“参加这次比赛能加多少分呀?”记者问,小李说:“能加1到3分吧。”记者接着问:“加这点分对你们来说很重要吗?”小李肯定地答道:“当然重要了,如果考研的话,一分之差要撂倒多少人呀!”记者追问道:“抱你这种思想参赛的同学多吗?”小李说:“应该有相当一部分吧。”报名之后,学校就再也没有了动静,直到赛前一天,班上体育委员通知大家领参赛的服装和鞋子。 体育部全体封口 记者昨日下午走访了交大体育部。走进体育部主任室,记者看到一名男子正在忙碌地接听电话。“请问,您是交大体育部主任吧?”记者问,“嗯,怎么啦?有什么事吗?”当记者表明身份之后,该男子态度大变,拒绝回答记者的任何问题。还好记者眼明手快,看到了在办公桌上摆着一份文件,上面打印着马拉松赛,上面清楚地显示:我自愿参加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暨首都高校马拉松挑战赛。我的身体健康状况经区、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完全符合参加这次比赛的要求,并已为参加这次比赛参加了保险。本人在这次比赛中如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均由本人负责,家属、遗嘱执行人或有关人员均不能状告马拉松赛组委会,不能以此为由提出索赔要求。记者还在后面看到了刘红斌的签名,但字体却仿佛是复印上去的。看到记者在翻看这份文件,正在接听电话的该男子一把抢过文件,手指着门外,命令记者“出去”,记者只得乖乖退出。 特派记者 王文文 北京现场报道 (编辑 思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