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两选手猝死 赛程22公里后无水可喝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10月19日07:37 哈尔滨日报 |
本报讯(李天际)17日,有两名业余选手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途中猝死。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两名猝死者分别是北京交通大学19岁的大学生小刘和北京市民胡先生。 据了解,小刘的老家在江苏,生前就读于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03级。他平时身体条件不错,并无什么异常情况。他是在赛程的18公里处倒下的,和他一起参加比赛的一位同学拨打了120急救电话,急救人员将他就近送进海淀医院进行抢救。获悉这一意外事件后,交 大校长和书记立刻前往医院探望,但小刘终因抢救无效死亡。交大校领导返校后嘱咐相关学院妥善做好善后工作。目前学校已经通知家长。据了解,本次交大共有一千余人参加马拉松比赛,每个学生在参赛前都必须填写一份表格,其中一项是确认自己符合参加比赛的条件。当得知还有一名业余选手胡先生和小刘情况相似,已被送到安贞医院后,记者下午5点左右赶到安贞医院抢救室,胡先生已经死亡。他的弟弟告诉记者:“哥哥平时经常进行体育锻炼,还经常冬泳,身体一直都不错,但两个月前他开始觉得心里发堵。”这次参加马拉松比赛胡先生没有告诉弟弟。胡先生的弟弟说,他嫂子还不知道此事。 当天下午,记者致电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核实情况时,被告知不接受采访。一位工作人员表示,此事当天不会公开处理。 记者随后在“北京国际马拉松赛选手报名表”中看到签名者声明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自愿参加200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我的身体健康状况经县级以上医院检查完全符合参加这次比赛的要求,并已为参加这次比赛加入了保险。本人在这次比赛中如发生任何伤亡事故均由本人(签名者)负责,家属、遗嘱执行人或有关人员均不能状告马拉松组委会,不能以此为由提出索赔要求。” 17日的比赛也引来参赛者对组织者的争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参赛者对记者说,这次比赛参加者大多数是业余选手,很多人是在下午3点以后才到达比赛终点。但不知为什么,选手们在下午发现从赛程22公里处以后就无水可喝。这位人士还认为,当马拉松进行到20公里时正是人体的极限,组织者应该在以后的比赛中考虑到参赛的多是业余选手,给他们提供周到的安排。就此,北京国际马拉松赛组委会的一名工作人员解释说,比赛5个小时后就不设供水点。如果选手感到身体不适,可以上收容车。 赛会组织者田径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沈纯德昨天表示,这是北京国际马拉松赛自1981年举办以来,首次出现参赛选手意外死亡的情况。尽管国外的马拉松大赛中有过先例,但这毕竟是我们第一次遇到这样的情况,目前具体原因还在调查中。但是比赛规模扩大,参赛选手增加,特别是业余选手的大量加入可能是造成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 沈纯德说:“1981年创办的时候,北京国际马拉松赛只有200名选手参赛,那时组委会给每名选手都进行细致的体检,但是自1998年业余选手参与进来以后,由于人员激增,特别是今年报名人数接近3万,我们的工作人员有限,就不可能对每一名参赛选手逐一进行体检了。我们除自己的报名点外还委托了许多单位接受报名,但均明确要求参赛者要进行正规体检。像境外参赛者,我们都是委托像国旅这样的旅行社接受报名的,国内也有许多其他委托报名单位,像那位意外死亡的老者是通过老年长跑俱乐部报名的,而那位北京交通大学的学生,则是由学校集体报名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