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车巨大轰鸣声悄然隐去 F1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21:53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9月27日电 (新华社记者肖春飞 张千里 杨金志) F1赛车巨大的轰鸣声悄然隐去,上海国际赛车场重归寂静。 26日晚,记者站在新闻中心玻璃墙前,看着夜色中不时变幻着颜色的上海国际赛车场副看台荷叶状顶篷,还有载着15万观众回城的最后一批络绎不绝的车队,突然感觉到,这 也许,不少人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短短三天,F1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昂贵的学费与称职的老师 F1是世界上被包装得最好、营销得最好的一项体育产品,有一整套完备而深奥的商业规则。如今,中国人被纳入了这个游戏规则,其中的磨砺与收获,都是弥足珍贵的。 “体育产业”四个字在中国已提了很多年,但是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中国还处于较低水平。体育界、经济界对此既缺乏先进理念,又缺乏专业人才。今天,F1给中国人上了一课:如何把一项体育赛事真正作为一项产业来经营! 中国多年来经济快速发展,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体育产业潜力巨大,而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从这方面来说,将连续举办7年F1中国大奖赛的上海,会提供宝贵的参考。 对于F1承办方来说,经营难度相当大,因为核心利润都被一级方程式管理公司拿走了,承办方还得交巨额的承办费用,如果不了解F1的商业运作方式、找出自己的赢利空间,那真的就是掏钱陪人家玩了。 具体操办F1中国大奖赛的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通过与F1“独裁者”伯尼·埃克莱斯顿不断博弈、争取自己利益,一步步走向了专业化。他们有望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体育产业职业经营人才。 可贵的是,他们并没有把眼光仅仅停留在F1上面,而是借助F1的平台来打造自己的品牌,例如今年6月,重新包装过的全国场地汽车锦标赛隆重亮相。如果仅仅把自己定位于“F1赛场出租者”,上海国际赛车场有362天都得闲置。他们甚至雄心勃勃地设想:全国锦标赛成功后,以后也可以输出去。 确实,F1告诉中国人:品牌何等重要--就在中国这个狂热的赛车周末,中超联赛也在继续,然而,球市低迷得让人沮丧。“中超”这么一个原本潜力无限的品牌,何以沦落至此? 26日,很多采访过F1的记者都说:这一天,上海真有国外F1比赛时的气氛了--喜气洋洋的观众,多得让人咋舌。 F1中国大奖赛现场观众15万人,这是中国有史以来现场观众人数最多的单场比赛;第二,门票收入3个亿,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票房收入最高的体育比赛。这两个纪录,足以让举办者自豪了:就在一年前,很多中国人连“F1”与“F4”都分不清楚。 诚然,第一次承办F1,投入了巨资,还难免要花些冤枉钱,例如购买F1举办权费用过高,而走了些弯路,而以后也要面临更多的问题。例如,如何营造赛车文化,培养更多的专业观众。毕竟,这一次的观众,更多是来看热闹的。明年,他们还感兴趣吗? 学费虽然昂贵,但老师很称职,能够学到真本事。 不是烫金名片,而是超级广告 很多人说,F1是上海一张烫金名片。但是,当26日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亿人坐在电视机前收看F1中国大奖赛时,F1对上海而言,与其说是一张烫金名片,还不如说是一个超级广告。 广告当然是相互的。对众多F1车队背后的汽车制造商与赞助商来说,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了,它们希望借助F1赛车让中国消费者对他们的产品加深印象--这也是F1中国站众多赛车上出现汉字的原因。对上海而言,F1不仅提供了一个通达全球电视观众的途径,而且F1向全世界透露出这么一个信息:F1选择上海,因为中国、上海有足够实力。 表面上看,决定F1设站的是伯尼·埃克莱斯顿,但真正有决定权的,是F1背后的赞助商。用埃克莱斯顿的话来说:选择F1设站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该城市对F1赞助商是否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举办F1比赛,无疑是一个国家与城市商业环境的发展得到世界认同的重要象征之一。F1的赞助商中,不少是世界500强企业,他们能够拉动更多的500强企业把目光瞄准中国。 从F1设站的规律来看,哪里经济最活跃,赞助商就会携F1走到哪里。当初车队选择日本设站,就是车队看中了日本厂商的赞助巨款,而车队的赞助商看中日本蓬勃的消费市场。难怪上海国际赛车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郁知非自豪地说:“F1需要中国,中国需要F1。” F1中国大奖赛不仅让全球观众看到了一个国际一流水准的上海国际赛车场、让“上”字成为知名度最广的汉字,更让世界透过F1,认识到一个经济增长迅速、人民热情友善的中国,他们会恍然大悟:中国跟他们想像中或平时接受宣传中的并不一样。 英国《卫报》对F1中国大奖赛评价说:“大家不要忘记,中国仅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搞定了一切,从和伯尼签约到现在,他们每一步都走得非常扎实。步入21世纪的中国已经开始向世界展示他们的实力,这里是全世界投资的热点,赞助F1车队的很多大公司都在这里建厂赚更多的钱。” 所以说,在2010年世博会来临之前,上海通过F1能够获得世界持续的关注,与即将举办奥运会的北京一样,成为中国内地真正具有广泛知名度的国际化大都市。 聚金效应与中国机会 最先开展F1赛车的英国银石赛道,每年的综合收益3000万英镑。今年F1马来西亚站比赛期间,餐饮、宾馆、交通、娱乐、服务等行业总外汇收入将近1.75亿美元;而F1澳大利亚站的收入更是超过2亿美元。这就是F1的“聚金效应”。 这些诱人的数字对上海而言,目前还可能只是“纸上富贵”。毕竟目前大多数中国赛车观众经济实力不强,而且中国缺乏赛车文化培养出来的专业观众。但是,可以预料,中国大奖赛结束之后,旅游、宾馆、餐饮、交通等部门也会有一番喜上眉梢的盘点。 上海市副市长、F1中国大奖赛组委会主任杨晓渡今年早些时候就说过,F1除了能够有效提升中国和上海的国际影响力外,还将有力地促进汽车工业和旅游业及相关服务产业的发展,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举办F1大奖赛,是上海发展服务业的重要载体,也是上海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新增动力”。 上海国际赛车场所在的嘉定,是著名江南古镇,但是赛车场动工兴建之前,这里的旅游并不红火,一年一度的嘉定“江南名城”文化旅游节,很大程度上不过是区内居民的自娱自乐。上海国际赛车场建成后,嘉定一下红火起来,除了F1中国大奖赛三天外,“赛车场游”、“汽车文化主题游”的参与者多如过河之鲫,今年嘉定的旅游会有个好收成。 但长远看来,服务业的收入只是小头。上海国际赛车场的经营结合了政府行为与市场行为,他们不会单纯经营F1,他们更大的目标是给周围地区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比如正在建设中的嘉定国际汽车城。 上海正在雄心勃勃地建设“东方底特律”,而赛车运动早已证实对汽车工业有巨大拉动,在过去的一年,中国汽车工业产销再创新高,首次突破400万辆大关,从2002年开始,连续两年产销量均净增100余万辆,发展之迅速,在世界汽车工业发展史上十分罕见。今后10到15年,汽车将成为中国国民经济拉动力最强的产业之一。 F1在中国的轰鸣,也许正是上海国际汽车城乃至中国汽车工业加速的号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