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总有一天F1国际圈是不可或缺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25日11:47 解放日报 | |
阵阵声浪在耳边轰鸣,一辆辆极速赛车飞驰而过。F1这样的大场面,终于来到中国。 年初到澳大利亚采访本赛季F1首个分站赛的时候,我曾经在“派道克”前看到一个钢制的银色巨型地球仪在缓缓转动。上面的几块银色大陆上,用红色的小圆圈标出了18个城市。我一眼就看到了“雄鸡”状地图上标出的上海,一种自豪感油然而生。 这是一种融入的感觉。F1在全世界有无数拥趸,它自行构成了一个赛车的世界,极速、精度、高科技,就是这个世界的通用语言。 当我进入上赛场,看到那架国际汽联的直升机在上空来回巡逻,看到超级明星从架设着中国传统牌坊入口的“派道克”中进进出出,看到车队主人在中国式亭台水榭的休息屋中用西餐招待客人,看到赛车记者队伍中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身影,看到电视屏幕上F1的固定格式中出现了中国国旗和上字型赛道,那种融入的感觉越发强烈了———中国、上海,现在成了它的一部分。 然而,还嫌不够。 F1毕竟是一项源于西方的运动,在西方已经发展了五十多年,而在中国才刚刚兴起。与国外长年采访F1的记者相比,我们对车队、车手的熟悉程度还差得很远。巴里切罗除了在新闻发布会上接受采访,顶多也只会跟我们说说“感觉上海和圣保罗一样,高峰时间堵车挺厉害”这样的话。我们对F1的认识也还不深,其实好看和精彩的不光有赛事本身,还有众多正式车手、测试车手的甘苦自知的故事和曲折经历,更有运作F1背后的深奥巧妙的“生意经”。然而,中国记者往往对这些涉及甚少。 好在来日方长。今年、明年,直到2010年,F1中国上海站都会铁定出现在全世界的众多分站赛中。一回生、二回熟,总有那么一天,提到中国和上赛场,F1国际圈将不仅仅是新鲜,而是觉得不可或缺。薛淼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