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赛场关键技术“中国制造”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12:23 新闻晚报 |
F1上海站进入到计时的同时,上海市科委昨天宣布,上海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上海国际赛车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F1赛道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研究”已于通过国家交通部等部门的技术鉴定和验收,我国已全面掌握了高标准F1赛车场工程建设的核心技术,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从地基到石料,从沥青路面到观众看台桁架,整个上赛场的建设包含了许多中国本土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的心血。 据市科委高新技术处有关人士介绍,这两个科技攻关课题由同济、上海交大、上海建工集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中石化等共同研发完成的。其中沥青混凝土面层技术打破了长期以来壳牌等极少数世界著名品牌垄断的局面,改用中石化自主研制的专用SBS改性沥青,技术要求完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从而节约外汇数千万元。此外,赛场新闻中心、看台等使用的110米超大跨度重型钢结构桁架、新型膜结构的设计研究与应用、F1比赛监控、信息传输、安全等信息化系统的集成与应用均由国人自主研发并建设。 据介绍,嘉定赛车场的建造地本身底下水位高,地基条件差,早先是一片水洼和沼泽,属典型的软土地基。为了抵抗不均匀沉降,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和赛道的安全,赛道路面必须达到4米以内平整度最大误差不超过3毫米的标准,可谓“豆腐渣上建赛道”。此外,为了增加比赛的刺激性和观赏性,整个赛道从平面、纵面、横面上看,有许多变化多端的“三维变坡”,其中最大上坡坡度3%,最大下坡坡度8%,主赛道和造型区的最大填土高度分别为7.75米和12米,横截面的坡度则在2.5~12%大小不等。这些都给赛道建设带来了额外的技术难题。 上海国际赛车场项目工程部负责人毛如麟把这条即将接受正式比赛检验的F1赛道比作一块“三明治”:从横截面看,赛道底部为地基,打了4万组25米深的陆堤桩;中层为轻质材料EPS(一种工业用泡沫塑料),表层是沥青混凝土和碎石一同构成的砂石土层,除了沥青由中石化研制外,一块块立方体碎石也是由山西一企业用中国人自己的工艺轧制的。这些技术保证了赛道的平整度、粗糙度和压实度。 与巴林、马来西亚等F1赛道建设完全依靠欧美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赛道除了材料技术力求国产外,路面摊铺也让国外专家称奇。全长5.4公里的赛道沥青仅仅用了四天便一口气摊铺完成,没有任何返工。德国专家曾预言这条赛道在9月26日的正赛前肯定要进行翻修,但事实是它至今完好如新。这些成绩在F1赛道建造历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难怪FIA的官员检查赛道时,用了“Speechless(无与伦比)”来形容中国人的能力。作者:晚报记者许可臻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