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报:CBA表演在路上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23日00:46 篮球报 |
以前以为“同一首歌”就是文艺下乡,挣足了银子的一帮人,利用业余时间为乡亲们送送温暖。后来,知道了她(他)们也是要大把的费用——或许仅仅是组织费用,就搞不懂人家是干什么的了。一年一年下来,跟着她(他)们认识了不少城市或者僻壤,觉得这个剧组就像马戏团的班子,常年在路上,冷不丁就在一个地方搭起舞台。连缀起来,还是在路上,表演就是在路上。 其实,就是那几个人,那几首歌。就是那种形式,表演本身不重要,乡亲们关心的是它还在不在路上。 CBA,在球迷们看来,和奥运会的金牌是不挂钩的,和第八名的关系也是硬扯出来的。如果NBA的大腕儿都拿不下奥运会的冠军,你CBA又能指望什么呢?所以,CBA不是向奥运会靠拢,而是像NBA靠拢,在下个赛季的赛程安排上,每个队都要面临一周三赛的考验,终于“长相”像NBA了。“除了比赛还是比赛,不是在打比赛,就是在打比赛的路上,这样连轴转,仅剩的一点时间全都扔在了路上。”这样的担心,只能说明CBA不仅像NBA,而且还模仿了“同一首歌”。 在路上,就是NBA的状态——不拿奥运会的冠军,又能伤害到NBA什么;拿了冠军,NBA连根汗毛都不会多——也是CBA的状态,不管得不得奥运会的老八,日子照过,比赛照打,热闹照旧。CBA是中国篮球修身养性的一剂补药,不能指望它一天就产生奇效,而就CBA自身而言,它比一般的赛事更具备文化特质,更应该推崇形式感。换句话说,在某种意义上,CBA的表演本身比它的表演内容更令人关注。不管篮协是怎样的初衷,一周三赛,契合了表演形式的需要,强化了CBA的形式感。对于激发或者维持公众对CBA的热情,这种变革值得提倡,大不了,效果不好再改回来。 如果有担忧,还不是一周三赛是不是符合中国国情,而是CBA仍然行驶在一味模仿NBA的路上,长此以往,或许会失却自己的创造性。有消息说,CBA的变革来自专业的策划公司,但在这里,显然没有看到来自策划的独创性。在路上,新的表演就要开始了,孰是孰非,用山东男篮的助理教练鞠维松的话说,“只有经历了,才能知道到底能不能负担,也许就可以激发出更多的潜力。” 作者:风刀雪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