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谁更需要关怀?--采访残奥会有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21日06:51 新华网 | |||||||||
新华网雅典9月20日电(新华社记者邹峥、沈楠) “残疾人更需要关怀!”这一句话对大多数人来说耳熟能详,但未必能时刻牢记。 在20日进行的雅典残奥会游泳比赛中,中国湖北选手何军权勇夺男子S5级50米仰泳冠军后,披着一身水珠经过混合区时,先接受了电视台长达3分钟的采访。新华社记者随后也
何军权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着回答:“有点。” 于是,双方约定在领奖之后再做采访。 何军权说:“不好意思呵。” 看着抱歉离去的何军权,记者不禁想起另外两幅场景。 情景一:2002年全国足球甲级队海埂春训期间,某国脚突现球场,训练后坐在石条凳上休息,记者乘机过去采访。“XX,请问你是什么时候到的?”那位国脚眼都不抬,自顾喝水。记者以为是没有听见,又重复了一遍,结果还是对牛弹琴,于是只有悻悻离去。 情景二:雅典奥运会上,一位为中国队摘取一枚游泳金牌的选手在预赛后,经过混合区时也遇到记者的提问。这位选手当时就表示,这里温度低,希望早点离开,避免感冒。等候半天的记者脸上露出了无可奈何的表情。 也许这两次遭遇中他们都有正当而且必须的理由,但至少在态度和言辞上,很难和礼貌、尊重之类的字眼联系起来,更别说什么关怀了。 两相比较,不禁让人感慨万千。更需要被关怀的残疾人,却会更主动地去关怀、尊重别人;而一直备受追捧的健全人明星们,却会用傲慢的态度来对待别人。抛开市场、个性的原因,是否还有其他的原因? 同样,在如何对待他们的问题,拥有“推己及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格言的国人,是否应该时时记得、贯彻“残疾人更需要关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