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追逐属于自己的金牌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16日09:30 南方都市报 | |||||||||
程岗专栏 三个多月的时间,没有在这个专栏上写文章了,这三个多月,体育界有太多的事,这个漫长夏天对于很多人来说会很难忘。 奥运开幕前的那段时间,我少了些作为一个传媒人要进入状态的那种期待与兴奋,
我在葡萄牙待了整个6月份,看了欧洲各国的足球风景,脚走累了,在里斯本按照美国时间熬夜干活之后,回到家里的电视机前看了些美洲杯上的阿德里亚诺,亚洲杯就开始了。维拉潘由于也刚看完欧洲杯,所以他当时对工体的开幕式气氛不如波尔图巨龙球场很不爽,但这个秘书长后来肯定脸笑烂了,即使中国和日本的决赛前有怎样的场外纠纷,只要球市好了,他就高兴。与西亚国家举办的亚洲杯相比,2004年亚洲杯虽然看台上的球迷口音不同,而且也没有太统一的加油歌曲,但只要是人多,就会让维拉潘看得顺眼,他可能也觉得西亚国家球迷着装整齐,白白的一片点缀各片看台,但始终是人太少。 因此,我怀疑2006年亚运会的东道主卡塔尔,除了要让巴西选手入籍足球队,非洲选手入籍田径队之外,还得花钱请很多观众坐上看台。 希腊人的奥运会就有这个问题,108年前的奥运会没有这么多的运动员、记者,也没有这么多的项目,他们是现代奥运的鼻祖,奥运后来的发展壮大,跟他们关系不大。希腊人只是发明和规范了许多比赛项目,但雅典市民还是无法填满他们的比赛场馆,他们的热情有限。 在人声鼎沸的田径场,我们看到刘翔如闪电般在跑道上飞过,在门庭冷落的排球馆,我们听到女排姑娘夺冠后的哭声,我们的32块金牌还是让大多数中国人快乐了。那时,没有人去关心国家为一个项目投资了多少,培养冠军的模式是否划算、是否科学,也没人去思考那些抽象的金牌跟普通人的具体生活到底有多少联系。 虽然奥运会后人人疲惫,但这个奥运,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义肯定超过那些只输出赔率的“垃圾波”比赛,那些比赛的输赢对于人们心灵的震撼,是远不可同日而语的。 我宁愿我们身边的大多数人,会因为这些体育大赛的影响,多一点时间走出去动一动、出出汗,我们已经有了全世界第二多的金牌,将来再争第一当然有必要,但大家多一点运动,在平日的生活里多一点心思去追逐那些属于自己的金牌,恐怕更有意义。 奥运四年才一次,我们的目标应该是,每一天都争取要过得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