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裁判不是出气筒--中超重开有感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08:47 中国体育报 | |||||||||
重开的中超联赛热点并不多,除了几支球队新主帅的处子演出之外,便是每轮联赛必不可少的裁判风波。如今的裁判俨然成了出气筒,似乎教练、球员或者球迷每场比赛要不把裁判骂个狗血喷头,都显不出自己的一身正气,眼里揉不进沙子。 就在刚刚结束的中超5场比赛中,一些裁判的判罚还引起了争议,也出现了一些不愉快的场面。比如辽宁中誉与北京现代队的比赛中,黄俊杰的判罚引起了双方的不满,而且也
对于中超联赛开始后的裁判问题,近两次的俱乐部老总会都有所提及,中国足协不仅对裁判员提出了高要求,而且也三令五申要求俱乐部教育教练员、运动员必须遵守裁判员的判罚,维护中超联赛正常的比赛秩序。但联赛刚刚恢复,由裁判员、教练员、运动员三方参与的闹剧便再次上演。赢了骂裁判,输了骂裁判,竞争越激烈,就越容易把责任推到裁判员的身上。记者无意在这里偏袒裁判,但在裁判员的判罚“不职业”的今天,教练员和运动员的职业素质和职业精神又在哪里呀?不能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比赛中,不能更有效的苦练内功、加强球队的训练和管理,没有以一种更职业的态度对待比赛,最后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在辽宁与北京的比赛中,主裁判黄俊杰的判罚基本正常,两次有争议的判罚也是有理有据,没有任何问题。下半时辽宁队带球杀入禁区,现代队中后卫阿列克斯的防守动作十分到位,没有与对方球员产生身体接触,黄俊杰示意比赛进行的判罚没有问题。而北京球员张帅在比赛即将结束时,在被对方球员紧逼且小动作不断的情况下有报复的动作,裁判员出示红牌也应无更大争议。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教练员还是运动员或者球迷,都没有以一种理智和职业的态度去对待这些不利于自己的判罚,没有及时调整心态和情绪,因而才造成比赛的失控。 当然,在目前的情况下,裁判员尺度不一的情况每场比赛都有可能存在,但越是这样,那些坚持到最后的球队才是真正职业的球队。职业联赛发展至今,裁判员、教练员和运动员似乎都成了最倒霉的“祥林嫂”,满肚子的委屈无处申诉。教练和球员老拿裁判员的判罚说事儿,裁判员也觉得自己的正确判罚蒙受不白之冤而感到委屈。 记者曾与孙葆杰、黄俊杰、刘铁军等几位当今国内优秀的裁判有过接触。在业务方面,他们都是有上进心、珍爱自己的职业如生命的优秀青年,但在几年的职业联赛中,人们记住的只是他们的误判和错漏判,看台上下风起云涌的永远是“黑哨”和“换裁判”的口号。球迷们可以原谅拿着数百万年薪的球员不务正业,可以原谅庸庸碌碌的教练员误人子弟,但永远也原谅不了裁判员一次不利于本方的正确判罚。这便是中国职业联赛最残酷的现实之一。 当然,对于裁判问题,中国足协也应该因势利导,采取一些有效措施。除了要不断加强裁判员的业务能力和道德素质教育之外,也应该在舆论导向方面有所动作。“龚建平事件”之后,中国足协加强了对裁判员的管理,但也把裁判员置于一个与外界完全隔离的窠臼之中,除了在比赛场上,裁判员永远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之外。这种做法显然既不利于人们了解裁判员真实的一面,也容易在裁判员与球员和球迷之间架起一条无形的隔阂。 其实,在每轮联赛结束之后,中国足协应该对有争议的判罚进行研究质询并召开发布会向外界澄清错误认识,这样做有利于挽回裁判员的信誉,让裁判员也有理可诉、有冤可伸,别老是灰溜溜夹着尾巴做人。比如对于辽宁与北京一战中黄俊杰的判罚,足协就应该挺起腰杆儿有所作为以正视听,要是总是玩“鸵鸟政策”,以后还少不了被俱乐部和球迷“砸板儿砖”、“打板子”。(孟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