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体育日报:从“刘翔无伤病”说起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04:22 东方体育日报 | |||||||||
当刘翔在奥运会这一世界顶级竞技场上历史性夺冠后,不少好事者都欲从他的脚板里数出几根钢钉来。然而,“刘翔无伤病”的消息却让他们猝不及防得只顾遍地寻眼镜。习惯在伤病英雄们的感人事迹下泪流满面的我们,很快就被刘翔那颇具摇滚色彩的街舞手势搞得一头雾水。那句愤青味十足的话开始震动世界的耳膜——定律是用来打破的。 惯性思维督促着我们顽固地认为,运动员挂上几道伤口无异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时
无论在朋友的叙述还是父母的回忆中,刘翔都给人一种略带“慵懒”的感觉,每天仅两小时的训练令不少行家都感到惊讶。教练孙海平透露,刘翔没有伤病的“秘密”在于认真训练,用快跑热身,拉开关节和经络。如果这句“场面话”仍无法满足质疑者胃口的话,那么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在五城会期间指出的“不少运动员的伤病,是由于当前体操界存在的急功近利的思想造成的”,则可谓入木三分。现代体育从人类简单的肢体活动演变为竞技工程,其理念也随之从“强身健体”的意义本体中出走,继而闯入置人类生理极限不顾、盲目追求数字结果的认识误区。 长时间的简单化和高强度的训练使得运动员的竞技状态在机械性的重复中最终趋同于原始生命的条件反射,加上外界对选手们近乎“得寸进尺”的夺金要求,运动员们在接近固态的空气中上演一系列超出人类常规动作的极限操练和一幕幕无影灯下的人体意义上的“庖丁解牛”。不久前,匈牙利球员米克洛什·费赫尔猝死绿茵场的事件已让人们开始怀疑运动员是否仍是强者的代名词。当世界惊叹刘翔那擦着栏架飞驰的节奏和技术时,几乎无人能想到这是他在为保护髋骨而放弃高强度训练的情况下练就的。刘翔的“超脱”不是偶然的,这一点从他的枕边伴读《人性的弱点》便可略窥一二。从这一意义看,深谙人性之道的刘翔可谓竞技场上的哲学家,在健康和成绩的永久悖论上,他的揭示难能可贵——遵循科学、循序渐进、可持续发展。 作者:叶伟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