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结合显"威力" "校园制造"直赶"体校制造"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06日19:13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9月6日电(记者杨金志)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组委会执行秘书长姜平6日说,大运会的田径和游泳比赛中,一些项目的甲组(业余组)冠军成绩甚至要好过乙组(专业组)冠军成绩。这种前所未有的景象表明,体教结合已经开始显露它的“威力”。 本届大运会的游泳和田径比赛设置两个组别:甲组的参赛者入大学前必须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经全国高考进入普通高校,入学前参加过全运会、全国城运会、全国锦标赛
本届大运会上共有137人278次打破赛会纪录。姜平认为,大面积破纪录的深层次原因在于体教结合的开展。他说:“许多有运动天赋的学生能在高校里继续发挥特长,这保障了他们能在大运会上创造好成绩;而一些专业运动员进入高校后,运动生理、运动心理等综合素质明显提高,这也促使他们赛出了好成绩。” 从1982年第一届大运会至今,大运会正在逐渐回归大学生“本色”,参赛选手的结构从现役、退役专业运动员为主到以学生运动员为主。在田径比赛中,乙组有371人报名,远远低于甲组725人的报名人数。而在游泳比赛中,乙组有165人报名,也低于甲组244人的报名人数。 大运会球类赛场也是大学生唱主角。代表北京参加男子足球比赛的是北京理工大学队,这些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学生获得了本届比赛的亚军。事实上,这支球队已经连续三届获得全国大学生足球联赛冠军,并且在2003年韩国大邱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获得第七名。代表上海参加篮球比赛的上海交通大学篮球队,也是一支在校园里“土生土长”的高水平球队。 大运会参赛选手结构上的转折意义深远。它不但展示了我国倡导体教结合、高校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丰硕成果,而且反映出大学校园正成为我国选拔优秀运动员的一个方向。本届大运会表明,我国优秀体育人才的培养机制正在逐渐与国际接轨,我们的高校应该也可以出“状元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