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第一”体现人文关怀--大运会引出的热点话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04日08:51 中国体育报 | |||||||||
“健康第一”的理念在高校正逐步深入人心,许多高校注重把“终身体育”的意识融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支出高招、实招、奇招,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学校体育是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的结合部,《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法规实施,实实在在推动了学校体育。很多高校普遍反映,举办了六届大运会后,带动了高校的体育氛围,一方面修建高标准的体育场馆和
清华大学最早提出“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学校体育也被纳入了学科建设,在全国除体育院校外设有第一个体育教育训练学博士点;还有“体育人文社会学”、“运动人体科学”、“体育教育训练学”等三个硕士点,为学校体育注入科技含量。 东南大学坚持30年早操不间断;首都医科大学开设了游泳、太极拳、健美操等同学们喜爱的体育课程,并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根据测试结果来指导学生如何进一步参加体育锻炼。北大则因人制宜,分必修与选修,游泳和12分钟跑为硬性指标;男生要求掌握二十四式太极拳,女生要掌握健美操。开设的体育项目达到32个,分为41门课程;其中有不少时尚的运动营养与减肥、象棋文化与技战术、保健、奥林匹克文化等,展示了较强的综合实力。 全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结果表明:我国大学生身体的总体状况良好,身高、体重等形态发育指标继续呈增长趋势,反应速度、力量的素质指标有所提高,营养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 但各省市之间,各学校之间的发展尚不平衡,许多学生健康意识不强,存在着怕苦、怕累,缺乏体育锻炼的习惯,也没真正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和必要的运动技能。有的学校对早操、课间操以及课外活动也疏于督促、管理。 中科院院士、上海大学92岁的校长钱伟长以亲身体会语重心长地说:“体育不仅给了我健康的体格,还给了我完善的人格和品格。”“全面发展,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应是我们的目标。想要为国家健康工作五十年,甚至六七十年,锻炼体格是必不可少的。” 航天英雄杨利伟在上海也寄语大学生“体魄和知识同样重要”,他现身说法“强健的体魄是一个大平台,只有拥有了它,才能正常地训练学习,执行任务,更好地报效祖国。” 令人欣喜的是,在“健康第一”理念的指导下,教育部强调要半强制性干预,明确课外体育活动要做到“四有”:有制度、有组织、有要求、有记录。规定每周有2、3次课外活动,每次活动1小时。对体质健康标准测试不合格者,不能毕业。这是一条利好消息,有关部门将以此发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教育、指导和反馈功能,以人为本,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大学生接受熏陶,潜移默化地养成锻炼习惯。 作者:平 萍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