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方撤诉科比没事 名人性侵犯案隐私问题令人关注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14:48 新民晚报 | |||||||||||
原告律师在法庭外出示了科比写给原告的道歉信,信中写道:“尽管我确实相信我们的交往行为是两厢情愿的,但我现在知道她并不是,而且她对这一事件的看法与我完全不同。”“尽管这一年对我个人来说非常难过,但我可以想象她所承受的痛苦。” 科比的公开道歉表明,刑事诉讼撤销后,双方的民事诉讼可能会和其他名人性丑闻案一样,最后以庭外和解方式了结。从道歉信的内容来看,双方就最后解决的方案可能已初步达成了一致。 这起被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名人性丑闻案,前前后后三次上诉到州最高法院,还有一次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在庭审中经历了多次意想不到的变故,最后只能以这种方式了结,给美国法律界和舆论界留下一个很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如何保护性侵犯案中原告的隐私权。 在科比案中,被侵犯的少女第二天就向警方报了案,警方立即展开了调查。三天后调查结束,法院批发了逮捕令。应该说案情并不复杂。然而在法庭调查期间,原告及其家庭受到了难以想象的精神压力,先是匿名恐吓,使他们一年内搬了好几次家。然后,最难以容忍的事情出现了,辩方律师要求对原告的性生活史进行调查,法庭予以支持。于是,庭审的主要内容不再是原告是否在不自愿的情况下与被告发生性行为,而是原告案发前后72小时内的性经历问题,原告及原告方的证人为此被反复盘问。今年6月又发生了庭审内容泄密的事件,一位法庭记者因疏忽把庭审中有关原告在被性侵犯后不久与其他人发生性行为的材料传送到7家大媒体手中,引起舆论哗然。7月,法官在无意中违反了保护原告隐私的规定,两次公开提到了原告的名字。虽然法官后来屡次道歉,但对原告方造成的社会压力却无可挽回。原告最后不愿出庭,根本原因是因为承受不了因此而产生的新一轮的社会压力和精神压力。《纽约时报》的文章指出,科比案从一开始,一项个人的、敏感的强奸指控就与社会、性别、权力、政治等问题纠缠在一起,个人隐私被名人效应击碎。为了证明原告起诉的目的不是为了金钱,正常的法律和举证程序被扭曲,加之庭审中严格的司法保密措施一次次被破坏,科比案从一开始就走错了方向。 “科比军团”得胜而归 图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