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首页 > 正文 
雅典奥运闭幕:陈中蝉联冠军 中国圆满收官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30日10:30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雅典专电(特派记者 林牧)在昨晚23∶40结束的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比赛的决赛中,中国选手陈中以12∶5击败法国选手巴维尔,夺得中国第32枚也是最后一枚金牌,为中国奥运代表团的雅典之行划上圆满句号。这也是陈中继四年前在悉尼奥运会上夺得该项目金牌之后,再次获得冠军头衔。

  在昨天的比赛中,陈中的晋级之路可谓一帆风顺,首轮面对日本选手冈本依子以7∶5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玉兰油欧莱雅等6折起
0.2的近视如何亮晶晶 IT白领摇篮-中科研
取胜,八强战又以相同比分淘汰了委内瑞拉选手卡尔莫纳,半决赛陈中很好地控制了场上的主动,以8∶5将对手巴西人席尔瓦淘汰,进入决赛。

  决赛中陈中一路领先,最终以12∶5压倒性的优势,为中国队夺得第32枚金牌。

  新快报讯(记者王 星实习生 黄嘉鑫)雅典奥运会闭幕,中国代表团最终历史性地以32枚金牌名列奖牌榜第二。代表团副团长兼秘书长肖天表示:“中国体育代表团已经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不仅是金牌数量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届奥运会,在总成绩上我们也首次排名第二名。虽然现在比赛还在继续,但我们现在已坚信中国体育代表团真的赢了!中国体育代表团最高兴的是我们在119个项目上接连取得了突破。从两块田径金牌到水上项目的金牌,在这些夺牌点上的全面突破,才是最值得庆贺的事情。”

  中国变得越来越强

  当胡佳最后一跳得到了100.98分,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取了雅典奥运会的第30枚金牌时,当中国女排时隔20年后,重新站在奥运的巅峰,为中国奥运代表团夺取了第31枚金牌时,我们正在接二连三地创造一个空前的历史,中国代表团在奥运金牌总数首次突破30枚,最后定格在32枚上,而且我们也稳稳地坐在了金牌榜第二的位置。20年前,许海峰打响了新中国在奥运会上的第一枪,中国女排第一次夺得奥运冠军。20年后,刘翔开创了新的历史,中国女排再次回到巅峰,国力盛,体育强,当中国社会沧桑巨变的同时,中国人在奥运会更基础更广泛的领域正在变得更快更高更强!

  从1984年到2004年,中国女排用20年的时间完成了从冠军到下一个冠军的轮回,从1984年到2004年,中国体育在自己参加的连续第六届奥运会上续写了新的篇章,这是一个时间的巧合,更是一个注定的命运。

  数字无法诠释超越的全部意义。中国人习惯说,许海峰在洛杉矶的一枪,是中国体育开始腾飞的发令枪,那一年,刘翔在上海一个普通的家庭里刚刚过完了自己的周岁生日;那一年,杭州姑娘罗雪娟刚刚降临在这个世界上……中国体育的20年,伴随着他们全部的成长过程,今天,他们有幸成为开创历史中的一员。

  女排让接旗更有劲

  中国女排的大逆转不仅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这第31枚金牌也确保中国体育代表团将在金牌榜上第一次排列第二名。

  赛后,北京市市长王岐山说:“20年前我是看的电视,现在我在现场,见证了这个让人振奋的时刻,要知道明天我将接过奥运会的会旗,我会更有劲的。”“取得这个冠军非常不容易,往后的路更难。夺取这届奥运会冠军后,我们的目标是下次在北京的奥运会上再次夺取冠军,这是我们新的目标,我们将为此而开始新的努力。”国家体育总局排球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徐利说。

  何振梁老先生也表示:“只要所有的中国人都有女排这样的精神,不服输,不放弃,我们的国家会更加强大的。这次奥运会,中国队员的顽强拼搏精神感动了全世界,很多外国友人都向我表示祝贺,这是我们民族的自豪。”

  田径在北京将更好

  刘翔为中国乃至亚洲取得了一个历史性的110米栏冠军,肖天表示,这面金牌是在有着“运动之母”的田径短距离比赛中取得的,有着非常高的技术含金量,反映出中国人在体能项目上的突破,也是中国代表团夺得的众多枚金牌中非常沉甸甸的一块。

  国家田管中心主任罗超毅则说:“我们希望有更多的运动员在更多的项目上得到支持,真正实现中国田径水平的整体提高。至于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我们绝对不能丢人,而且还要超过这届奥运会,因为那是在自己家门口比赛,全国人民都盯着呢!”

  北京6金昭示08希望

  参加雅典奥运会的北京籍的31名京籍选手共获得6项冠军、1项亚军和1项季军。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孙康林兴奋地说:“北京选手的表现十分出色,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在本届奥运会前,北京市体育局提出了3246夺金工程。其中,在雅典奥运会中的目标是夺取3金,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目标夺取6金。孙康林说:“北京选手在雅典奥运会上已超额完成任务,他们的优秀表现,为我们全面实现这一计划开了一个好头。”(晓航/编制)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