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首页 > 正文 
金牌最美的嫁妆!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03:34 球报

  29岁,皱纹爬上了张宁的眼角。14年前,当年轻的张宁与帅气的于洋认识时,她可是辽宁羽毛球队出名的美女。岁月,不会放过每一个人。

  但岁月也馈赠人们很多。几经沉浮的张宁,一直没有放弃,回报她的是一枚奥运会金质奖牌。戴着这枚奖牌走进婚姻的殿堂,张宁一定是全世界最漂亮的新娘!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P4+液晶,仅售6000元
TOP-LASIK获近视金牌 CBD东南住区的领导者

  从豆蔻到而立,从平庸到辉煌,变化的太多,不变的只有一个———爱情!情场像球场一样慢热

  于洋现在是国家羽毛球二队的双打教练,1993年入选国家队时也是以双打运动员的身份。虽然并没什么十分显赫的战绩,但在他的心里,最成功的一次双打应该就是与自己现在的爱妻张宁在1995年的第三届城运会上配过的一次混合双打。

  当时两个人是代表辽宁队出战,主攻单打的张宁与仅仅配过男双的于洋临危受命,“堂堂正正”地“配”到了一起。两人从没有在一起打过球,配合起来相对生疏,但就是凭借着两人间的心有灵犀和天生对羽毛球的默契,他们一路过关斩将打进了决赛。虽说遗憾地获得亚军,但这是两个人到目前为止惟一的一次在正式的大型比赛中联袂亮相。也许很多人都开始认为这个混双亚军是两个人迸发爱情火花的电光石,然而它并不是。因为1995年的时候两个人已经整整相恋了4年,应该算是热恋中的情侣了。如此这般,他们在羽毛球混双上的默契也就不足以为这段爱情书写一个浪漫的传奇开端了。

  事实上,就连张宁自己也承认:“我和于洋之间就是跟其他的普通的情侣一样,平平淡淡地走到一起的。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浪漫经典的过程。”

  1986年于洋早张宁一年进入辽宁省队,“那时候心里面只有羽毛球,想拿出好成绩,想为自己开拓一个好的前途,其他的没多考虑。”这是刚刚杀进省队的他心里面最为看重的,应该说这也是所有心怀抱负的运动员最期待的。可惜,羽毛球馆内日复一日的枯燥练习开始打磨他的意志和神经,逐渐从男孩儿变成大小伙子的于洋也开始懂得了一些羽毛球之外的东西,比如爱情。“我刚开始对张宁的感觉很朦胧,但一看到她就感觉张宁应该是个特别懂事的女孩儿。不能说是一见钟情,因为这需要两个人的感觉,我也从来没问过她什么时候看上我的。更不能说成是现在流行的那种叫‘过电’,因为我和她的感情是一点一滴在生活和不断的接触中了解并培养起来的。很平常,没有那种特别浪漫的色彩。”———这是两个人的第二次默契,对于他们感情的诠释。随后,“我就属于脸皮比较厚的那种呗,主动发起进攻咯。”后来两个人渐渐地“接触得比别的队友频繁一些”,再后来“发现两个人性格上也有很多的相似与吻合的地方。”再再后来……

  1991年,彼此钟情的两人走到了一起。“没有打动她芳心的誓言,没有浪漫精致的定情之物,我甚至都没说过什么‘你作我女朋友吧’之类的确定性告白。我们就是在一种很自然的情况下走到一起的。那时候运动队对男女关系问题的管理应该算是比较严格的,所以我跟张宁很低调地确定了这种关系。应该说这是种默契吧。”外刚内柔的于洋并不怎么善于言辞,对于这种宝贵的给他带来终生幸福的默契,每每提到他都十分感激张宁的心有灵犀。对于此,张宁并不否认:“我们俩就是在接触中比较熟悉了对方的性格啊、爱好啊、脾气啊、兴趣啊什么的,说话聊天包括吃东西也能合得来,相处得很随性很愉快。”金庸老人的《笑傲江湖》中有这样一句:两情相悦,贵乎自然。可能这就是于洋跟张宁的爱情真谛吧。

  就在这一年,张宁如愿进入国家队,于洋也在两年后拍马赶到。但两个人相处甚至见面的机会却越来越少,反倒是为国效劳拼尽全力的中心倒是越拉越近,就这样一拖整十年。2001年11月1日,企盼着一心一意过一生的张宁和于洋选择在那天领了结婚证,可惜由于时间紧连结婚照都没来得及拍。张宁那时还不是世界冠军,于洋也刚刚成为教练不久。领证的当天晚上,张宁半开玩笑地问于洋:“没有玫瑰,没有钻戒,没有房子……什么都没有我就这样白白地嫁给你了?”于是,从2003年的两周年纪念开始,于洋便计划着每年送一次玫瑰给张宁。三年来,两人的夫妻名分也仅仅存在于那张喜气洋洋的结婚证上,彼此分离,身在异方。于洋说:“曾经有记者向我要我俩的照片,我翻箱倒柜地找了一下午,竟没找到一张中意的。后来我就跟她说,看咱俩忙得,都结婚3年了,没时间办仪式、没时间度蜜月,就连一起好好合影的机会都没有!”贤惠的妻子、孝顺的儿媳

  在大多数人眼里,张宁足够地温柔、贤惠、孝顺。而在于洋择妻条件里,孝顺也是第一位的。他说:“我刚刚开始对感情有懵懂的了解时就认为,找对象就要找个孝顺女孩,而且她本性要善良。”于洋一再强调这一点绝对不是在遇到张宁之后才总结出的标准,因为它朦胧中定出这么标准是只有十三四岁。

  1994年的某一天,于洋的父母去北京看望没时间回家的儿子。没想到儿子还领来一个稳当又大方的姑娘作陪。吃过饭后,二老略带疑惑地偷偷问于洋:“你怎么领来个姑娘啊,她是谁啊?”反倒被于洋转守为攻:“爸、妈,你们觉得她咋样?”父亲当时不知所云,心里不住地嘀咕:我们也不了解人家姑娘,哪能知道她咋样呢。于洋稍显兴奋地说:“我跟张宁关系不错,她人也挺好的。”二老这时才明白了儿子的用意,父亲好奇地问了句:“儿子,羽毛球队那么多女孩儿你咋就单单看上张宁了呢?”于洋表情认真地说:“张宁是个真正的好姑娘,她稳重、懂事、心也细。而且我妈的身体不好,我要找怎么也得找个能让家里人省心的媳妇吧。张宁心肠好,特别孝顺老人,我想让我妈当亲生闺女一样养着她,看待她。”父亲没想到儿子这么懂事,出发点也极好,一时间感动得不行。顿了一顿才又问了句:“你们谈恋爱,这样不会影响训练吗?”儿子信心十足地表示:“不会的,我们相互鼓励。闲的时候还可以找在一起加练,共同提高。”于洋待人的细致体贴由此可见一斑,张宁在说到丈夫的优点时也首先脱口而出这一句:“他人好,体贴,会疼人。”可以想见,说这话时的张宁满脸幸福的表情。

  提到儿媳妇,张宁的公公婆婆满脸自豪。尽管因为训练比赛,张宁长时间不在家,但二老并不因此生气:“她确实训练太忙没什么时间回家,但是奥运会的金牌对我们一家来说,比什么都重要。”张宁的婆婆说:“张宁是个特别好的孩子,所以我们两家相处得非常好。我儿子也很孝顺,在没成家前,他一直说我们家没女儿,所以要找个好女孩儿照顾我。现在,我真的很为儿媳自豪。”

  张宁的父母见到自己未来女婿的过程也大致相当,只不过二老一见到自己的女儿领来一个小伙子就全都明白了。“我没问,但我一眼就看出来了。”张宁的母亲自信地说。

  张宁的弟弟叫张凯,刚刚在8月15日完婚。可能是等不及了,她没跟姐姐的婚礼等在一起办。不过他觉得:“我姐的这块金牌是他们婚礼的最好礼物。”

  于洋的父亲说:“领结婚证那天,我们就是简单地请了几个亲戚和他们俩人的教练吃了顿饭,没什么隆重的仪式。”但婆家同样按照中国的传统习俗下了“两万里挑一”寓意的“聘礼”。9999朵玫瑰带来好运

  风起的日子 笑看落花

  雪舞的时节 举杯向月

  这样的心情

  这样的路

  我们一起走过

  这是歌坛著名夫妻林子祥与叶倩文家喻户晓的《选择》,2004年5月底即将赴湖南封闭集训两个月的张宁与爱人于洋在北京共同传唱了这首老歌,字正腔圆,深情款款,堪称经典。缠绵的歌声中传递出两人浓浓的爱意,交汇的眼神中传达出彼此脉脉的真情。“如果不是为了配合采访的记者,我想我们也没机会在这大庭广众面前对唱情歌。”于洋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

  别看两个人都少言寡语,对于彼此的爱情经历也低调视之,可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却时不时地就会出现电影或小说中出现的经典浪漫。

  2004年5月19日,国家队赴湖南益阳进行奥运会前最后一次封训的前两天,张宁躺在力量房的卧推器下,脸上洋溢着一种幸福。不远处,于洋正带着二队在跑步机上训练。对于国家队里的这对夫妻而言,在同一间力量房训练就已经是一种难得的幸福。没多久,于洋走到张宁跟前说:“我回去了,得写篇训练总结!”张宁的脸一下子沉了下去,无奈地点点头。望着老公走出训练馆大门,她说:“自从打完汤尤杯回来,这是我第二次在白天见着他!第一次已经是两周前的事情了。”

  夜里,当张宁推开自己的房门时,看到床上摆着99朵玫瑰。按照约定,这玫瑰本应该在5个多月以后的11月1日———两人的结婚3周年纪念日时才送的。可这次却很特殊:“没几天她们就得封闭了,紧接着3个月后就是雅典奥运会,再不送可就没机会了!”在张宁收到玫瑰数量的记录上99朵还不算多,最多一次是9999朵。2003年10月,当张宁手捧世锦赛的冠军奖杯推开宿舍门的时候,看见的却不是一束玫瑰花,而是整整9999朵红玫瑰!这朵朵叶瓣上还带有晶莹露珠的玫瑰花,见证了这对“老夫老妻”恒久不变的浪漫爱情。

  2004年8月19日,张宁如愿以偿摘得奥运会女单金牌。可那时候,于洋却在前往长春的火车上。看不完爱妻的比赛,于洋想尽各种办法,听广播,发短信,急得团团转。可等张宁真的拿完冠军发来短信报喜时,激动的于洋却不知所云,他只在短信中回复到:“祝贺你,其他的话我已经说不出来了。”

  北京时间8月26日,张宁就将载誉而归。训练紧张的于洋还是抽不开身到机场恭迎爱妻。会制造浪漫的于洋现在正盘算着给爱妻一个温馨又甜蜜的惊喜。

  作者:李欣妍

  (来源:球报)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