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首页 > 正文 
24年难忘不了情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5日02:41 新闻晨报

  1980年,第13届冬奥会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和大多数人了解的不一样,这一届才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派代表团参加的奥运大赛。那年,夏道陵老先生是新华社驻伦敦的摄影记者,也是唯一一个参加1980年冬奥会摄影报道工作的中国人。据他回忆,当年参赛的运动员大概也就几十个,入场的时候,一会儿就能走完。

  夏老至今仍完好地保存着当年组委会派发的一个工作包,小小的,用质地很厚的帆布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P4+液晶,仅售6000元
TOP-LASIK获近视金牌 CBD东南住区的领导者
制成,式样到现在也不算落伍。里面装着十几张照片和通行证件。彩色的照片大多已经褪色,泛着一层黄色,让人想到了那些过去的日子,夏老抚摸着它们说,这些都是他的宝贝。

  那年在冬奥会开幕式上“智斗”保安,成为老爷子最为得意的回忆,现在想来都觉得牛气十足。由于他领取的采访证只能在一个点拍摄,但这样单一的角度明显难以符合夏老的要求,于是,夏老先生扛起相机准备“溜”到隔壁的拍摄点。可是,刚下楼就被保安逮了个正着,“保安冲着我喊‘NO!NO!

  NO!’我当时就急了,这可怎么办?”夏老急中生智,当下也和美国保安“开”

  起了英语,而且分量颇重。“你知道我们中国有多少人吗!10亿!他们全部都等着我一个人的照片,你敢耽搁吗?”夏老故意提高了嗓门,以致看台上的观众也听见了。这招果然管用,很多美国人听到后立即在一边“帮腔”让保安放行。迫于舆论压力,最终,这个老实的保安只能做了一个“请”的动作,把夏老让上了看台,而且此后所有的保安统统放行。

  据说,夏老的这个经典段子在一个多月前的欧锦赛上也上演过,那也是一个新华社记者,也说到了中国人民,听说那个保安更为诚惶诚恐。

  24年前的那届奥运会上,记者工作远不如现在这般繁忙,因为那时中国运动员基本不可能夺牌,所以新华社领导的要求也就是拍奥运村升旗仪式和开幕式入场而已。夏老感慨地回忆,那个时候可没有什么数码相机,显影、冲印都是他一个人来,然后通过美联社传到纽约,再从纽约传到北京,整个奥运会总共才传了4张,但费用就花去了2000美元。

  为了节约成本,这4张还是夏老从几百张照片里面精挑细选出来的,除了任务中包括的升旗仪式和入场式外,还有一张,让夏老感触颇深。

  那张照片上是一个中国人和一个美国人,他们正在切磋越野滑板的技术,这个画面在那样的时代中有着别样的意义。当时,照片中的两人正在讨论给滑板涂腊的诀窍,这一点对当时的中国运动员来讲还是完全陌生的。为了能帮助中国运动员提高水平,那名美国运动员毫不吝啬地把所有涂腊技巧传授给了中国运动员,细致到温度、厚度等等小方面,很让人感动。“那个运动员的名字我已经差不多忘了,但那一幕一直留在我脑子里,太深刻了。”

  美国人让夏老赞叹不已的,还有他们的精神。一次在回新闻中心的途中,夏老不慎把一套先进的长镜头相机弄丢了,这台相机在当时可是“老价钿”,能抵上一个美国农民一年的生活费用。不过,这么昂贵的照相机却在短短15分钟后完璧归赵。那个开着农车的美国大叔是特地绕道再送回来的,来来回回耽误了不少时间。这一点,让夏老至今难以忘怀。作者:晨报记者黄嫣上视体育频道记者徐欢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