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首页 > 正文 
中国乒乓球队面临严峻考验(图)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09:50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特派雅典记者 林牧

  中国乒乓夺冠大势

  项目 队员 成绩

  女双 王楠/张怡宁 冠军

  女单 张怡 已进四强

  男双 马琳/陈玘已进决赛

  男单 王励勤、王皓 已进八强

  一直被视为夺金最没有问题的乒乓球在奥运会上竟然厄运连连,几乎每天都有关于中国乒乓球队的坏消息不时传入耳中,中国乒乓球队面临自参加奥运会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孔令辉/王皓刚刚跨进奥运会赛场,就被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这对老家伙击倒;马琳一心想在奥运会赛场书写一笔辉煌,想不到却成为老瓦的第二个“拍下鬼”;女单一号人物王楠在女单1/4决赛中被新加坡的李佳薇淘汰。乒乓球在本届奥运会最好形势是四个项目各有一人(对)镇守金牌。而乒乓球队的目标是与上两届奥运会一样,包揽四枚金牌,这个目标霎时变得难度重重。

  不过,中国乒乓球队的运动员们在危难之时挺直了腰杆。昨天晚上,男双选手马琳/陈玘力克丹麦对手闯进决赛,而王楠/张怡宁在女子双打比赛中战胜韩国选手获得金牌,为中国打响自卫反击战的第一枪。
中国选手无法“胜利会师”

  上两届奥运会上,中国乒球大出风头,两届均囊括四金,还夺得其中的三枚银牌。在国人的眼中,国球手的节节胜利不啻于为他们注入了一支支兴奋剂;而在国际乒联决策层的眼中,中国选手的大包大揽无益于这项运动在全世界的普及和发展,也难以吸引赞助商的眼球。从2000年起,在掌门人沙拉拉的直接指挥下,国际乒联出台了一系列不利于中国选手的规则。

  然而,“大球”的诞生,并没有削弱中国选手的优势;国际乒联又祭出第二招:11分制,但聪明的中国人很快便掌握了新赛制的规律。和前两招相比,国际乒联发出的第三招更为实际,这一招就是奥运会双打新规则:同一国家和地区双打组合分在同一半区。此招对中国选手的打击很大,因为中国的两对男女双打组合如顺利闯进四强,则必须在半决赛中提前遭遇。“双打新规则”的执行,不仅使国球手无法创造出像前两届那样上演三出“胜利会师”的好戏,还增加了两个双打项目的夺冠难度。

  蔡振华也承认,孔令辉/王皓、马琳和王楠主要输在心态上。“他们打得过于紧张,没能发挥出应有水平。”蔡振华说,“奥运会太难了,场场都是淘汰赛,可以说是局局要命,场场都是决赛,稍有疏忽就满盘皆输。”

  张怡宁独挑女单重担

  规则“作梗”只是客观因素,国球手的自信和斗志并没有因此磨灭。

  马琳没有受单打出局的影响,在昨天的男双1/4决赛中,他和搭档陈玘以4:1击败了波兰名将布拉什奇克/科泽斯泽,跻身四强。马琳/陈玘将在半决赛中战胜丹麦组合马泽/图格威尔,这两位丹麦人是在击败瓦尔德内尔/佩尔森后闯入四强的,实力不可小视。两对女双选手王楠/张怡宁、牛剑锋/郭跃在成功守住自己的防线后,不得不在半决赛中“自相残杀”。最终世乒赛冠军王楠/张怡宁以4:2击败世乒赛亚军郭跃/牛剑锋,跻身决赛。

  惟一的败绩发生在上届奥运会双冠王王楠的身上。她在与“仇敌”新加坡选手李佳薇的半决赛争夺战中,没能重演上届绝地反击的神话,最终与四强无缘。王楠的失利不使张怡宁将独自承担冲击女单金牌的重担,还使得中国乒球在四个单项无法上演一出“胜利会师”的好戏。

  法新社仍然看好中国

  虽然四大战线充满陷阱,但以中国乒乓球的整体实力,国球手第三度上演囊括四金的壮举并非无望。

  法新社昨天发表了题为“中国乒球不惧双打新规则,仍有望包揽四金”的文章。该文说,在经历了昨天多名选手爆冷出局之后,中国乒乓球队今天高奏凯歌,继续朝着包揽全部四枚金牌的目标迈进。以王楠/张怡宁目前的状态,她们的韩国对手很难阻止中国人连续第四届奥运会将女双金牌收入囊中。在男双比赛中,孔令辉/王皓的出局没有影响他们的队友,头号种子陈玘/马琳,以4∶2击败一对波兰组合。当然,中国人在男双的下半区仍然发出了高亢的声音,只不过这次是一对来自中国香港的选手李静/高礼泽,如果他们能够击败半决赛的俄罗斯对手,那么决赛仍将会出现中国人胜利会师的局面,这对国际乒联的新规则将是莫大的讽刺。

  王楠的失利虽使女单战绩开始吃紧,但以两届世界杯张怡宁的能力,只要她能保持好状态,另三位都不是她的对手。

  相比之下,男单的形势要险恶得多。马琳的出局使得中国男单出现了下半区无人镇守的局面。换句话讲,无论“二王”谁进决赛,都可能遭遇一名欧亚强手。“二王”能否像上届的孔令辉一样,守住最后一道防线呢?只能说:但愿如此。

  (晓航/编制)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同方掀起4999液晶狂澜
TOP-LASIK获近视金牌 CBD东南住区的领导者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