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首页 > 正文 
团长连扑记者“点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2日02:29 时代商报

  怎样提高中国男足水平?为啥中国奥运女选手比男选手多?亚洲杯中日决赛……团长连扑记者“点球”

  中国代表团的李富荣、何慧娴、崔大林和肖天四位副团长,昨天就一些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回答了各个国家、地区记者的提问。

中行大力处置抵债资产 同方4999元超线程电脑
近视矫治高安全大揭密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记者:作为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国家,你们的团体项目将会自动获得资格。你们在提高这些项目的运动水平,例如男子足球和手球方面有什么具体措施吗?

  李富荣:我想中国竞技体育要在现有的情况下发展,主要集中在一些基础大项和金牌大户上,比如田径、游泳和水上项目上。另外就是刚才这位先生讲的,有一些影响比较大的,人民群众比较喜欢的集体球队项目,我们也在积极努力。

  记者:我来自巴西一家报纸,在我们代表团当中有至少22名运动员,通常所说的海外军团代表巴西来参加奥运会,其中主要是乒乓球运动员。请问您对此怎么看?

  李富荣:对于海外军团我想讲,我们中国有一些比较高水平的项目,带动这个项目在其它国家的发展,我觉得这个是好事情。所以有很多成员来和我们交流。通过这个交流能够把各国的一些优势的项目推广出去,这是奥林匹克的精神。

  记者:本届奥运会上乒乓球的比赛规则有了一些变化,这可能对中国队的参赛有不利因素,所以想请问您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李富荣:这几年乒乓球比赛规则修改方面是比较频繁的,但我认为规则的修改是有利于乒乓球运动的发展的。有人说:“规则的修改是针对我们中国的”,我不完全赞同这种说法。因为真正高水平的运动员,是不会因为规则的修改而影响自身的比赛水平。规则的修改对每个人来讲要求都是对等的,标准都是一致的。

  记者:我是法新社的记者,根据我了解的信息,中国代表团的女运动员人数几乎是男运动员的两倍,能否解释一下这个现象?

  李富荣:中国代表团中,确实是女运动员比较多,从运动项目的水平上来讲,水平高的女子运动员比较多。尤其是在一些女子项目上面,篮球、排球、足球、曲棍球和手球等等,都是比较强的。我想这个原因还是比较多的。从我们中国人的身体素质方面来讲,男性和女性相对比,中国男性和欧美人的身体差异大一点,女性相对来讲小一点。还有男运动员和女运动员相比较,在平时的训练中女运动员比较好管理,女运动员具备东方女性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还有更重要原因,就是我们在训练方法和手段方面,我们由男运动员来帮助女运动员训练,我们很多项目都能做到这样,这样的制度保证了女子项目比较有优势。

  记者:我是从英国来的记者,我想谈的问题是在亚洲杯足球赛上中日决赛问题,还有日本队员表现得很气愤,我想问中国还有4年时间迎接2008年奥运会,你们如何来体现奥林匹克精神?

  肖天:这一届比赛应该是亚洲杯历史上最成功的一次亚洲杯比赛,而且说这个话不是我说的,是亚洲足联主席哈曼和亚足联秘书长维拉潘先生作出的评价。当然了,在这个比赛中间,首先是小组赛,日本队在亚洲杯比赛中间出现少数球迷对日本球迷不太友好的事情。在足球赛场上,这是一个很正常的事情。少数球迷在足球上有一些过激行为,不光在亚洲杯,在欧洲杯、世界杯,各地赛场上都有这样的状况发生。而且出现这种情况并不能够代表广大的球迷观众对日本的不友好。

  记者:我是《中国体育报》的记者,您能介绍一下中国运动员这两天的训练和备战的情况吗?

  崔大林:各支运动队伍来到雅典以后,都认真积极地投入到了赛前的备战之中、训练之中。作为我们14日参赛的一些运动队,尤其是我们代表团的团部非常注重打好第一天的比赛。我们也非常关注14日有可能取得金牌的这几个小项,现在无论是跳水队,还是射击队的王义夫、谭宗亮,包括女子举重48公斤,乃至跳水的两个双人项目,都在积极认真地准备比赛。

  记者:我是香港一家电视台的,从现在来看有些负面的东西,我们怎么去避免?从正面来说有什么地方是我们北京奥运会可以学习的?

  何慧娴:这是非常好的问题,作为北京2008年奥组委来说,非常重视这次学习雅典举办奥运会的经验。雅典是奥林匹克的发源地,是西方文明古国,中国是东方文明古国,如何把希腊雅典举办28届奥运会的经验带到29届去,我们非常重视这个问题。我们派出了300多人组成的考察团,他们将会对雅典进行观摩考察,我想他们届时会回答。(清风)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