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首页 > 正文 
奥运特稿:连闯三关考安保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15:59 金羊网-羊城晚报

  雅典人天生的热情帮了点“倒忙”

  历史上最“安全”的一届奥运会——这是雅典奥运组委会、国际奥委会、希腊政府和国际社会对雅典奥运会一致的期待。为此,奥运会的安保预算达到了创纪录的10多亿欧元。这么多钱打造的安保系统到底能严密到什么程度?一个意外的机会,记者简单测试了一下雅典安全这根弦的“强度”。

中行大力处置抵债资产 同方4999元超线程电脑
近视矫治高安全大揭密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8月10日,有关方面组织了一次奥运村“媒体日”。这一天,媒体可以进入平时无法进入的生活区,一探运动员的衣食住行。奥运村生活区,照道理该是安全级别不亚于比赛场馆的地方,要进去肯定不容易。事实上,由于进村的记者人数限制在300人左右,所以按规定,想参加媒体日的记者不但要提前申请,而且还要经过严格的“安全背景调查”,才能最终获得许可。记者们得到“PASS”(通行证)之后,进村前还要经过三道盘查才算完。然而,这些都是写在纸上的规定,与记者亲身体验的并不完全相同。当天,记者与两位同事分别持不同证件前往“媒体日”活动,这次经历能使我们对雅典安保的优缺点建立一些基本的认识。

  记者本人没有申请到“媒体日”的“PASS”,但第一关———从新闻中心前往奥运村的专车就没把记者给“识别”出来。过这关需要的是两种证件:原有的记者证与“媒体日”的专用证件,可记者只拿着原证件就上了车。有位细心的工作人员注意到了记者,但被记者半真半假的一番话给说服了,相信记者只是搭个顺风车。于是,第一关就这么简单的“闯”过了。

  第二关在奥运村门口的安检处。在这里,工作人员收走了所有“媒体日”成员原有的记者证,大家都只挂专用证件进入。可记者没有专用证,如果记者证被收走,那绝对是连奥运村最外层的安检都通不过的。记者再次用“顺风车”的理由解决了这个问题,结果也是“通关”。

  第三关最难过。生活区门口的检查最为严格,一般情况下,想进去的人除了需要专用的“访客证件”外,还得让生活区里的人员出来迎接。但是,“媒体日”人多眼杂的特殊状况又“帮”了记者一把。当参加“媒体日”的大队摄影和摄像记者鱼贯入村的时候,记者夹在两个扛着摄像机的彪形大汉中间准备“混”。开始,生活区门口的工作人员还能一个个的检查证件,可后来人越来越多,他们只得“放手”了。第三关,也是最困难的一关,记者无惊无险再次通过。

  进村之后,就再也没有人要求看记者的证件,记者在里面几乎畅通无阻,志愿者、工作人员、警察、军人、特种部队都没有发现记者脖子上的“错误”。

  其实,让记者成为“漏网之鱼”的整个安保系统的漏洞是可以“理解”的。雅典的安保工作虽然环环相扣,但每一环对上一个程序都有相当程度的依赖。既然上面那关都过了,应该没有太大问题吧———这种自然的潜意识是很难避免的。此外,雅典人天生的热情也帮了点“倒忙”,让记者用同一个借口“混”了两次。在奥运村里之所以不再频繁检查,也是为了不打扰运动员的正常生活,使奥运会不至于变成“军营奥运会”。但最重要的原因,是记者毕竟挂着雅典奥运会的正式采访证,不是“黑户”。而要想获得这个“PASS”,本来就已经“过五关斩六将”,通过了所有最基本的安全检查。因此,记者“闯关”路上所获得的通融,更加可以理解———我们毕竟不是真正的“危险人物”。在奥运村里,记者曾向一位工作人员问路,这位老兄看过证件后很好心地满足了记者的要求,他还意味深长地说:“我知道,每个人都有工作要做。”

  值得一提的是,就在这次“探险”结束前,记者终于被一个眼尖的工作人员“拎”出了奥运村的生活区……

  特约记者 萧鹏(本报雅典专电)(侯颖/)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