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独闯奥运村 中国队衣食住行大起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09:59 南方都市报 | |||||||||
雅典当地时间8月9日,本报记者闯进奥运村,对中国奥运代表团在奥运村的生活起居进行全方位扫描,为关心中国队的读者解读中国队在奥运村的秘密。 衣 短裤+T恤 前几天,中国队多数教练和队员反映,雅典并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热,气温平均在30℃
雅典最大的特点就是太阳很毒,空气中紫外线含量高,在太阳底下晒一会儿,马上皮肤发红发烫。因此,防晒霜是中国选手们的必备品,无论男女,每人都多带了几盒,出门时在全身裸露部分厚厚地涂上一层,就可以起到防护作用,避免皮肤被晒伤。中国女排姑娘王丽娜告诉记者:“在雅典,防晒霜是我们的保护神。” 食 牛羊排+干面包 吃在雅典是一大问题,对于那些经常出国的选手来说,吃西餐不是大问题。女子曲棍球队和中国女排姑娘们经常南征北战,吃西餐如同家常便饭,姑娘们最喜欢的是羊排和牛排,每次都能吃下两大块,感觉又香又美味。 对于那些不经常出国的选手来说,吃西餐味同嚼蜡,他们普遍反映,雅典的干面包尤其难啃,硬如铁,如石头一样难以下咽。在奥运村,最吃不惯西餐的是举重队的小伙子们,在赛场上能力举千斤,举着干面包却找不到下力的地方。重竞技主任马文广告诉记者:“幸亏我们教练都能做一两样小菜,否则真不知道怎样才能填饱大小伙子们的胃口。”据悉,中国代表团专门从中国驻希腊大使馆请了一位中餐厨师,帮助中国队改善伙食。 住 窄木床+薄被单 记者来到小球中心所驻扎的E区小楼。这是一座三层的公寓楼,下层住着垒球队的姑娘们,二楼是手球队部分队员和官员宿舍,三层为女曲姑娘的“闺房”和技术室。 进到选手们的房间,记者观察到房间里没有电视、电话,但有空调,此外就是一张狭窄的木制床外加一床薄被单。这张窄木床对于举重队的小伙子们来说显然太窄,重竞技中心主任马文广对记者抱怨:“床太窄,翻一个身就容易掉到地上。”而小球中心主任胡建国对居住条件表示满意:“感觉这里比悉尼奥运会时要好,无论是环境还是居住条件都不错。你看,组委会多细心,木床不够长,他们还专门做了一个加托,接在床头,专门为那些身高马大的运动员而设计的。” 记者询问,晚上会用空调吗?胡建国表示:“这里晚上很凉爽,晚上基本用不着开空调。”对于被子太薄的问题,胡建国表示:“幸亏我们早就准备好了,从国内多带了一层被子,防止晚上着凉。” 行 环村巴士+训练大巴 进入奥运村,记者放眼望去,一排排新起的公寓楼一眼望不到边。由于里面过于庞大,组委会专门在里面设了X1号线环村巴士,接送运动员和志愿者。用击剑队“三剑客”之一的广东董兆致的话就是“里面太大,连吃饭都得坐车”,更不要说是出门训练了。 在奥运村西边,有一个很大的巴士站,站牌分项目分别写上各个项目训练时的乘车地点,每个项目按照训练和比赛时间分批接送运动员往返于各个赛场。此外,在巴士站旁边,还设有专门的志愿者和工作人员通道。 在运动员驻地与外面的入口之间是用于各代表团举行升旗仪式的国际混合区,该区还设有各种点心、饮料售卖地,此外,邮局、网吧、书报亭、电话间一应俱全。运动员只要步行十分钟就可以来到国际混合区,进行各种消费和对外联系。 8月9日上午9时,中国代表团举行升旗仪式时,运动员代表和官员们齐集国际混合区,使得记者和中国代表团有一次亲密接触的机会。此外,记者要想进入运动员驻地,除非有代表团官员陪同,否则进入就视为违规,有可能被当地安保机构扣留。 对于奥运村的交通,小球中心主任胡建国表示:“很方便,很满意。” A30-A31版 撰文:本报特派记者 高志明 窦俊 摄影:本报特派记者 高志明 图: 这张可以算得上简陋的木床就是运动员房间里最主要的设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