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足球报:恰逢其时的亚洲杯之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02:33 中国足球报 | |||||||||
中国足球在本土举行的亚洲杯失利于冠军决赛,可谓恰逢其时。亚军的头盔,既给足了东道主的面子,也让中国足球看清了自己的模样。 丢掉了本来就不曾拥有的冠军,我们除了失望失落之外,更应该去想一想我们在这之前和这之后都做了些什么或将要做些什么。
(一) 加上本届,日本队已经捧过三次亚洲杯了,而中国队除了两次亚洲亚军之外,什么都没有。 日本青年队拿过世青赛的亚军,而中国青年队只是在张志诚的带领下在遥远的1985年尝过一次进前八的滋味。 日本足球在20世纪80年代,还不耻下问地频繁找中国队热身,“学习”“取经”,但自从1992年夺得第一个亚洲杯冠军后,日本人便开始“嫌贫爱富”,把学习取经的眼光盯向欧美。这种人往高处走的选择,帮助日本足球摆脱“蛮荒季节”,迈向“贵族时代”。1996年的亚特亚大奥运会,日本队以1比0战胜巴西队,从此更加志存高远,踏上“高台练兵、宁缺毋滥”的不归之路,更加不屑与中国这样的亚洲准强队为谋。 (二) 日本足球骨子里的要强,还体现在它每年一办的麒麟杯上。80年代,由于自身实力有限,日本人还能虚心地邀请中国队参加麒麟杯,但仍然是1992年亚洲杯夺冠之后,日本足球便渐渐背过身去,专找巴西、阿根廷、法国等欧美强队练靶,把中国队晾在一边。 日本足球的嫌贫爱富,给该国足球带来了直接的效益。这从中日交锋的数据变化就可以看出——1992年亚洲杯前,中国队对日本队在国际A级赛的成绩为12战6胜2平4负,胜率为50%,日本队胜率为33%,中国队占据上风;1992年亚洲杯后,这一数据变成了中国队6战2胜1平4负,中国队胜率降为33%,日本队升为67%。 穷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日本足球的阶梯性上升,与其阶梯性为亲的思路不无关系。我们不能怪日本人翻脸不认人,也不能从道德的角度去责备日本足球忘记了当初我们对它手把手教授的恩情,谁不想让自己的日子越过越好呢?如果要怪,也只能怪我们自己没有“富”起来——没有在足球实力的层面“富”起来。 (三) 反观中国足球,却似乎一直站在原地转圈进行“推磨足球”,是找不到跳板,还是我们自身负重太多?原因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反思的是,为什么在日本足球不断找欧美强队练兵的时候,我们却只停留在热衷与爱沙尼亚、芬兰、马其顿、缅甸这样的半吊子球队过招的境界? 1比3输给日本队后,阿里·哈恩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过这样的话,“这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在说,中国队要与强队比赛、与强队比赛,但是,结果呢?……8月18日,日本队又要和阿根廷队比赛了,可我们中国队呢?我曾要求能够在这一天安排一场热身赛,但现在呢?” 现在,中国足球仍在继续。8月11日,中国女足将在雅典奥运会上迎来首战的对手德国队;9月8日,中国男足将在世界杯预选赛上客场出战马来西亚队。 现在,中国足球正在舔伤,而日本人早已兵分两路——一路杀向雅典,一路直扑阿根廷。 亚洲杯,早已成过眼云烟。亚洲杯之痛,却来的正是时候。 作者:特约撰稿马丁 (来源:中国足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