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胜利--伊朗队1/4决赛战胜韩国队的秘诀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09:14 中国体育报 | |||||||||
在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中,阵容不整的伊朗队凭借凌厉的攻势,出人意料地以4比3淘汰了B组第一名韩国队,令人信服地进军半决赛。伊朗队取胜的两大法宝,一是斗智,二是斗勇。 在斗勇方面,首先是球星发挥的作用。在伊朗队中,此战最为耀眼的球星当属8号卡里米,他一人独中三元,上演了帽子戏法。评价卡里米在场上的表现可以用三个字:打疯了
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13号卡伊比,他与2号马达维基亚的右路组合被称为“铁血组合”。个头矮小的卡伊比奔跑的速度令人吃惊,他多次单枪匹马带球突入对方禁区,令韩国队后卫防不胜防。 韩国队中也不乏球星,在本场比赛中的表现也是可圈可点,但较之伊朗队却差了那么一点点。李东国、薛琦铉的速度远不及伊朗队的卡伊比,在进攻上慢了半拍,更糟糕的是,他们居然在慌乱中犯了低级错误,送给对方一个“乌龙球”。 在斗智方面,伊朗队主教练布兰科·伊万科维奇似乎“技高一筹”,他之所以在赛前敢声称不惧怕任何对手,并扬言伊朗队要在沉默28年后重新夺取亚洲杯,他的这些话并非信口开河,他企图以似真似假的“烟幕”来迷惑对方,使其看不准目标。 在本届亚洲杯预选赛中,伊朗队6战5胜,仅以一球输给了约旦。其队中的成员,有一半以上在欧洲踢球,为伊朗队注入了许多先进的理念和打法。在同韩国队的比赛中,尽管有4名主力不能上场(3人停赛,1人因伤),后防线兵员明显不足,但在这种情况下,伊万科维奇仍然制定了一套大胆的进攻方案。 从比赛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伊朗队主要的进攻路线在右路,而这正是韩国队自认为的“坚固防线”,在这条防线上,效力于荷兰埃因霍温队的韩国队主力李荣杓一直有上佳表现。伊万科维奇的辩证法学得不错,他采取了以攻对攻的战术,在对方最强的位置寻求突破,以速度优势遏制对方的进攻,使对方的优势变成了劣势,终于取得了成功。 这场战斗留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优势与劣势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这个条件就来源于对双方情况的充分了解和正确判断。 伊万科维奇本场瞅准韩国队的另一个软肋是对方的后防,这本来也是伊朗队的一块“心病”,但伊万科维奇事先看透了邦弗雷雷的心思,估计到了他会趁伊朗队后防空虚而大举进攻,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韩国队本已脆弱的后防线将有机可趁,伊朗队抓住时机打防守反击,利用自己速度上的优势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成了伊万科维奇在本场战术指导上的一个致命的“杀手锏”。 如此看来,半决赛中的中伊之战,不仅在于球星的作用,更在于双方主帅的斗智斗勇。伊万科维奇也许正在寻找中国队的软肋,从韩国队失败的教训中,中国队应该学得聪明起来,不但有勇,更要有谋。在这里我们忠告善良的阿里·汉,千万别低估了伊万科维奇这个来自克罗地亚的“老狐狸”。本报记者张立中(济南7月3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