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强战综述:中国需打破恐伊症 东西亚对抗格局不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04:29 三秦都市报 | |||||||||
东道主三球击退颇为难缠的伊拉克人,巴林与乌兹别克这两支边缘球队的缠斗同样精彩纷呈,韩伊大战更是惊天地泣鬼神,甚至连约旦人也让卫冕冠军饱受心理和身体上的双重折磨——进入淘汰赛,亚洲杯战事骤然紧凑,4场1/4决赛大大丰满了人们对亚洲足球的整体印象。可以说,八强对决没有输家,它们共同捍卫了本届亚洲杯的专业水准。 东道主“伊伊”不舍难轻松
中国队虽然3球战胜了伊拉克队,但比赛过程的一波三折表明中国队赢得并不轻松,如果下半场伊拉克队那脚远射稍微往里走一点,那脚挑射稍微压低一点,还真难说到底鹿死谁手。伊韩之战再次让人欣赏到了亚洲足球的最高水准,以及东西亚对抗的激烈程度。或许真是中国足球破解宿命的任务太过繁重,靠一届亚洲杯了结不过来,虽然8月7日以前已没机会打碎“恐韩症”了,但仍有两位“伊人”躲都躲不掉地迎上来等着我们了结宿命:先是制造“伊尔比德惨案”的剽悍的伊拉克人,紧接着又将是赠送给我们“四个手指头”的伊朗人——正所谓“伊伊”不舍!民意调查显示,中国球员更乐意与韩国队一决高低,但现在,在失去了打破“恐韩症”的机会后,面临着能否打破“恐伊症”的新课题。 “西亚三小”后势强劲 另两场比赛,巴林与乌兹别克这两支边缘球队的缠斗同样精彩纷呈,巴林队两个胡贝尔堪称本届亚洲杯最佳前锋拍档,特别是独进两球的30号阿拉·胡贝尔射进点球后便两脚抽筋的场面让人动容:一向给人以懒散放纵、率性而为印象的西亚球员居然也有这么顽强的斗志和职业素质。约旦队则在一场丝毫不处下风的对攻战中把饱受国际足球界欣赏的日本队拖进了加时赛,且一度拥有3个“赛点”可以终结卫冕冠军,他们的出局,只能说是为年轻付出的代价。以巴林、约旦为代表的“西亚三小”的确是不负众望,再联想到小组赛时阿曼队打日本也不处于下风,我们只能说,“西亚三小”的绿茵风暴所向,并非沙特等西亚传统势力,他们表现出的强劲后势,也将对东亚的霸权形成威胁。 东西亚对抗格局依旧 与此同时,关于亚洲足球的基本格局,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定义为:东亚足球优势明显,但传统对手西亚球队并不甘退出竞争舞台,西亚“新力量”更是以“集团军”的形式向东亚诸队发起了挑战。沙特虽然倒下了,但伊朗队倚仗着无与伦比的人才优势,犹如百足之虫僵而不死,其战斗力依然不容小视。从比赛中可见,以卡里米、卡阿比、蒙巴利等为代表的年轻一代完全能够取代著名的三剑客,倘若伊朗队就此走出阿里·代伊的阴影,完成新老交替的话,并更富有职业素质和团队精神,波斯铁骑照样是一股令人生畏的主流势力。毋庸置疑,两支东亚球队,两支西亚球队,4强中这样的版块分布,十分恰当地反映了亚洲足球的“新”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