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报:大学生登山应该尊重生命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26日09:47 中国体育报 | |||||||||
媒体评论 清华大学环11班的黄德经常训练的场所是东操场旁的攀岩训练场,如今这里一片寂静,凹凸不平的岩壁拉手处被零星地缠了些黄丝带,已经有些枯萎的百合、黄菊也在崖上落落地立着。这情景多多少少让人回想起2002年的北大山难。——《三联生活周刊》
显然,一项运动有无生命力,自有其内在规律,一些偶然的挫折不仅不会停滞它,只会使它经过修正,更加完善。毛泽东同志说过:要奋斗就会有牺牲。对于方兴未艾的群众性登山运动,现在最需要做的是如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讲究科学性,避免盲目性和冒险性,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加强规范和强化管理,而不是因噎废食。——《-->》 登山固然本身风险系数极高,但探险不等于冒险,科学理性的筹划应是其基础,这种理性应体现在登山者身上,更应体现在组织者身上。——《京华时报》 本版观点:尊重生命 清华大学学生黄德在贵州登山中不幸遇难,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大学生登山遇难已经不是第一次了,由此而引发出来的生命价值的拷问再一次被提了出来。 探险是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手段和传统,也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挑战。谈论大学生登山的意义和价值,有必要澄清一个前提,大学生的登山行为不仅仅是一种探险活动,他们追求的是一种精神,一种不断超越自我的精神,不排除有个别人动机不纯的目的,但是大多数人不为出名,不为获利,他们只希望在攀登的过程中体味生命的意义。那句最著名不过的话“因为山在那里”精辟地传递出登山爱好者的精神内核。 由清华学子遇难引发的关于生命价值的追问反响越大,越说明社会在进步。“无论肯定还是否定,国人对于‘攀登的意义’的追问,对于逝去的生命的价值的追问,连同这种辩论过程本身,都已经显示了国人对于人的生命本身的敬畏和关注。在这种敬畏和关注中,饱含对人类命运和境遇的体察和同情,深怀着对自己和他人美好生命的期待。”《新京报》的评论敏锐地抓住了事件的根本价值。 探险会有危险,探险需要勇气。而这种勇气正是一个人最可宝贵的品质。人是需要一点探险精神的,这也是人类社会不断前进的动力。中国需要探险家,中国需要体魄强健的人,更需要心智意志强健的人。 但是,探险不是冒险,探险更需要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而不仅仅是热情和冲劲。就登山而言,山不在高,追求的应是山的精神。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对任何精神的追求都是建立在生存的基础上,否则即便探求到了精神的本质,没有了生命又有何意义? 我们需要探险精神,我们需要科学,我们更需要对生命的尊重。 作者:闲云 (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