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首页 > 正文 
从名角到看客 怎个“悲”字了得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22日12:27 今晚报

  中国代表团终于艰难地完成了2004年奥运大戏的选角工作,当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由于种种原因而不再与雅典奥运赛场有任何干系时,爱琴海也难免会发出叹息。

  夏煊泽:意料之外的合理出局

  夏煊泽是悉尼奥运会铜牌得主、现役世锦赛冠军,而他的队友陈宏近一年来状态相当
同方4999元超线程电脑 免试入学读在职研究生
近视矫治高安全大揭密 比MBA更热门的专业
低迷。可是中国羽毛球队奥运男单第三人之争偏偏以前者的出局画上句号。对于这一众人意料之外的抉择,总教练李永波给出了相当合理的解释。

  考虑到与奥运主要对手的战绩,夏煊泽处于劣势;鉴于排名对抽签分区的影响,世界排名第二的陈宏又比位居第五的夏煊泽多了几分底气。最后,谈到至关重要的状态,夏煊泽同样无法获得加分,肩伤和脚伤已经让他失去了与对手比拼劲的“硬件”基础。于是,这位集诸多公开赛冠军荣耀于一身的中国队队长,只能带着遗憾,却又不失大将风范地说:“我也感到意外,但我相信教练的决定。”

  李娜:遭遇新规则“暗算”

  4年前在悉尼摘得女子双人跳台奥运金牌;如今又在奥运积分排名中位居榜首,北京名将李娜入选中国跳水队的雅典奥运名单,即使不是板上钉钉,也该是十拿九稳。怎料,晴天就是会打霹雳。

  要怪就怪新规则吧。2000年奥运会后,国际泳联降低了部分动作的难度系数,李娜深受其害:她的5个自选动作中有两个都不再如往昔那般“值钱”。此后,在高难度当道的跳水界,动作飘逸精美,但难度偏低的李娜开始不像过去那般受宠。尽管她也试图跟上形势,掌握新的自选动作,但“跟风而行”始终不如“展示自我”来得轻松。

  单红:“老枪走火加时赛”

  两年前的射击世界杯赛上,老将单红为中国队射中女子步枪3×20的奥运入场券。可不记名入场的门票却还不属于她,因为小将武柳希也瞄准了它。按射击队“家法”参考了几次比赛的成绩后,38岁的单红愣是没有和年龄几乎是她一半的武柳希分出个高下。于是,两人来了两场加时赛。结果“老枪走火”,作为中国惟一一位连续3次获得世界杯射击赛总决赛金牌的射手,单红与雅典靶场擦肩而过。

  阎森:天灾人祸难预测

  阎森和王励勤曾联手拿下悉尼奥运会及第46、47届世乒赛的男双冠军,“阎王组合”也号称中国男乒头一号。可去年的一场车祸,让阎森的右臂粉碎性骨折,尽管他咬牙坚持训练,但实力不打折扣显然是天方夜谭。经过多轮队内“生死战”,他只能看着孔令辉/王皓、马琳/陈玘出征雅典。

  董震:为“偏科”付出代价

  “吊环王”董震再度无缘奥运。同样的伤口出自同一把利器——“一门灵”。

  悉尼奥运会前,中国体操男队临阵将“偏科”严重的董震由正选改为替补。结果,这位世锦赛吊环冠军失去了在悉尼献技的机会。去年,中国队将退役后再度出山的董震又一次招至麾下,超强的吊环功力依然是董震的“敲门砖”。只是中国队卫冕男团冠军的决心还是让董震在奥运会前夕出了局,而且比上次更早。

  杨凌:一“失足”成千古恨

  射击名将杨凌也许不至于自此就“谈羽毛球色变”,但正是一次羽毛球场上的“失足”,断送了他奥运会“三连冠”的梦想。

  本月17日,训练过后的杨凌打起了羽毛球,结果不慎崴了脚。这次意外,令杨凌的跟腱完全断裂,不得不进行手术,也使他失去了在雅典创造连续三次摘得男子移动靶奥运金牌的希望。为此,后起之秀李杰临危受命,他将替代杨凌出征雅典。

  蔡亚林:当“黑马”已成往事

  悉尼奥运会男子气步枪的金牌,让国人认识了这位白净斯文的河北男孩。从默默无闻到一鸣惊人,蔡亚林尝到了大喜的滋味。

  然而,在这之后,除了“蹿红”带来的压力,蔡亚林还遭遇了手臂骨折、母亲离世、比赛期间突发急病……面对接连不断的挫折与打击,做到“心如止水”对蔡亚林而言,恐怕已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于是,他提前倒在了国内的选拔赛上;于是,他的奥运体验还只能停留在“黑马”阶段。

  姜翠华:“两华”二缺一

  在雅典奥运会上,以姜翠华、江永华的“双保险”向金牌发起冲击,是中国自行车队的美好愿望。可是,在悉尼奥运赛场拼得铜牌的姜翠华却提前落马。“争取在雅典奥运会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年初的誓师会上,姜翠华如是说。然而,今年世锦赛女子500米个人计时赛第六名的成绩,令她连奥运资格都没有取得。于是,“两华”二缺一,在雅典赛场并肩作战的梦想已化为泡影。金牌零的突破,姜翠华也只能期待江永华去拼搏。新华社记者张薇


 

推荐】【 】【打印】【关闭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