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平局苦果这样酿成:肇俊哲走右路 换人露败笔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19日09:35 中国体育报 | |||||||||
战平巴林队,中国队基本完成了赛前制定的保平争胜的目标。不过,对于中国队来说,没能将领先的局面保持到终场哨响的确有些遗憾。而实际上,主帅阿里·汉在比赛中让人摸不到头脑的排兵布阵和临场换人,是中国队没能表现出最强水平的主要原因。相对于状态最好的时期,中国队顶多发挥了七成水平。 对于赛前争论较多的几个关键位置,阿里·汉依然在比赛中给出了令人意想不到的
事实上,这种人员安排并非中国队的最佳组合,因此中国队的实力打了一些折扣。肇俊哲对于右路位置比较陌生,在比赛中,肇俊哲更多时候是向中间靠拢,协调攻防,右路的助攻多半由魏新完成。魏新套边的速度尚可,但传中球的质量并不高,而且也缺少带球突破内切的能力,因此,中国队右路对前锋球员的支持不够。而巴林队似乎也看到了中国队右路防守的漏洞,两个入球全部是在本方的左路,也就是中国队的右路发动的。从整场比赛来看,阿里·汉对右路的改造显然并不成功。 中国队比赛中的换人也同样存在值得商榷的地方。邵佳一上场之后打了自己并不擅长的前腰位置,而阿里·汉在随后用孙继海换下了邵佳一,位置同样是前腰,而不是他打得比较多的右前卫。但就是这种继续加强中场的抢截能力的意图,实际上也为中国队在领先之后放弃进攻埋下了伏笔。阿里·汉赛后将中国队晚节不保归结为球员们在领先之后有些保守,而实际上阿里·汉是自酿苦果。 另外在与巴林队的比赛中,中国队队形显得比较松散,尤其在对方的疯狂抢截下和李霄鹏下场之后,中国队前锋线与中场有些脱节,更使中国队的战斗力没有得到完全的发挥。本报记者孟洪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