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隔心之苦--有感信联棋院纠纷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7月14日03:04 中国青年报 | |||||||||
信联拉不到冠名赞助,围甲跟着遭殃,这属于典型的连锁反应。 但围甲为钱所困、难以为继,并不意味着围甲本身不好。想想看,围甲既有刘昌赫、曹薰铉、李世石、赵汉乘等韩国棋手的加盟,还有老聂、马晓春、刘小光等名家时不时被晚辈挑落马下的好戏,再加上美女棋手冷不丁的“插科打诨”,这围甲看上去还真的挺美。
可这挺美的东西却偏偏找不到买家。对此,棋院有棋院的愤怒,信联有信联的苦衷,说来说去还是一个“钱”字。也就是说,围甲到底能卖多少钱?到底要多少钱才能维系围甲的生存? 信联称其对围棋很有兴趣,也很看好围甲这个市场。但情况却是,他们拉来一两千万元的赞助费用于几百万元就能搞定的围甲,最后居然只能打个平手。差额款项到哪里去了?变成了有关部门名正言顺的管理费。按照棋院的说法,他们是管方,信联是办方。管方负责管理,办方负责承办。但办方发现,他们辛辛苦苦拉到了上千万元,却依然不能盈利,赞助方也在接二连三地告退。如此,办方想退缩也在情理之中。 涉足体育圈搞经营,只想当“活雷锋”不想赚钱的公司,应该说基本上没有。可握着“挺美的围甲”,不但赚不着钱,还得亏着办,难怪信联与棋院闹得不愉快,也难怪信联要说,如果棋院自己办可能更有利于围甲发展。 信联此话耐人寻味。事实上,面临与信联类似困扰的、有心经营体育赛事的公司,又何止他们一家。收管理费对各个赛事主管单位而言都是合理合法的,要不怎么叫管方。但管方首先要考虑的,我以为不应该是盈利,应该是如何把手中的项目做大做强,如何让该项目涌现出更多更好的优秀选手。体育赛事是要打名气的,名气却是要依托于成绩的。如果盘子大了,名气大了,不愁没有企业掏钱赞助,到那时再想着赚钱不迟。 但一心想进入市场的体育管理部门,似乎并未吃透市场经济的规律,也并未搞明白长线与短线的关系,更没有完全弄清楚“管方”的含义。要知道,办方办不下去了,最多赔钱认栽走人了事,可管方还得继续坚持,总不能让“挺美的围甲”就这么黄了,或者干等着下一位愿者来上钩吧。所以说,办方虽然说是外单位的,但管方绝对不能把人家当外人或者钱袋来看,只有管办双方联起手来,许许多多正在走向市场的体育赛事,才能真的办得“挺美”。 类似信联与棋院这样的纠纷,在中国体育市场化以来已发生多起,为什么多?一句话,管办双方隔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