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日报:欧洲杯随想 有没有绥靖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25日00:19 大连日报 | |||||||||
在丹瑞之战的疑云笼罩下,巴罗什强硬的一击,摧毁了德国人的心脏,似乎也一扫乱洒在足球圣殿前的污秽。只有2∶1的比分告诉我们,里斯本不是慕尼黑,阿尔瓦拉德不是苏台德,2004年不是1938年。捷克队想必会得到无数的欢呼,尤其是在体育精神方面。 其他的还有什么吗?虽然结果总是大于过程的,但过程始终是无法掩盖的。
捷克队派上的是一支完完全全的二队,他们疯狂的跑动不见了,水银泻地般的攻势不见了,层出不穷的射门也不见了。即便在防守上,捷克人放松的心态也暴露无遗。即使到了德国队全面进攻的时候,捷克队的防守也显得并不严密,德国人得到了无数次的机会。 可上天就是要灭亡德国队。在德国队久攻不下的情况下,巴罗什反而抓住了机会。 优秀的捷克人现在成了本届比赛的夺冠热门,他们三次反败为胜,显示出良好的心态和技术;而他们的前两场比赛,更是将攻势足球发挥得淋漓尽致,令人击节赞赏。但这无关出线的第三场比赛,捷克队突然变得面目全非。“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如果我们不得不进行战斗的话,那也必须为了比这更为重大的问题。”这段话就是当时张伯伦签署慕尼黑协定时的广播讲话,也是他们真实心态的反映。 “更大的问题”,这就是所有问题的要害。 哪怕张扬的捷克人有能力去追求每场比赛的胜利,但他们的最大目标是本次比赛的锦标。为了这个“更大的问题”,别的小问题能抓就抓,抓不到也就放了。 两种心态何其相似。 其实,与丹麦和瑞典队的那场比赛相比,捷克队的态度远远没有他们那么积极,场上表现也说明了一切。但最关键的是,捷克人赢了,德国人被淘汰了;而丹麦与瑞典队却如人家所传言的那样打平了。 历史总是胜利者书写的。战争如此,足球也是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