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体育载体展现城市魅力 上海打造体育名片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17日09:46 中国体育报 | |||||||||
今天的上海,是常常给人带来惊喜的城市。漫步在外滩长廊,浦江对岸高楼林立,东方明珠电视塔高耸入云,充满着现代化的气息。背后的二、三十年代的万国建筑群,有着浓厚的历史积淀。就是在这样现代与历史的交织中,上海的城市面貌不断发生变化,不断地向前发展。 生活在这个城市,你几乎每天都能感受到身边的变化,不只是高楼多了,马路宽了
记得2002年上海申办成功那年大师杯赛时,编辑部同仁就对上海的做法很感兴趣,我在上海做了深入采访,本报深度新闻版就做过专题报道。时隔两年,上海又把F1汽车大奖赛、F1摩托艇分站赛“搬”来;如今再把三年的大师杯请回上海。 好多人会问,上海有什么高招,将这些顶级赛事都留在了这一个城市里?这就是上海以人为本,倾力打造体育城市名片采取的新举措。利用城市景观资源,利用体育载体,展现蓬勃发展的城市魅力和海纳百川的城市精神。 上海体育局邱伟昌对记者说过,一个城市若是没有与自身形象相符合的体育赛事,就很难称得上是国际化大都市。也就是说,举办怎样的体育赛事,举办哪一级水平的赛事,必须与整个城市的形象、风格、规划相契合。这几年,上海在南京路上办过沙滩排球锦标赛;第一高楼金茂大厦举办了国际高楼跳伞表演;苏州河上,国际龙舟邀请赛泛舟开桨;国际马拉松赛,穿越热闹的南京路,这给古老而又现代化的城市增添了活力和动感。 花大钱举办没有中国选手参加的大师杯值不值?市场机制操作能否赢利?面对外界的疑虑,上海主办者认为,以高水平赛事吸引世界的目光来关注中国、关注上海,这是很值的,2002年引发的“大师杯现象”已经说明了问题。主办者有信心取得比赛的赢利,因为成功的城市景观体育项目,对推动经济发展、拉动旅游消费的作用不容忽视。同时,在赛事推广上,汲取往年喜力公开赛的经验,扩大赛事的内涵和外延,争取办成当地一项国际化的传统节日。 2005年11月,让我们期待上海大师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