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商报:德国和荷兰 谁是二流演员?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6:51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 |||||||||
中国人从前是不怎么看得起“外国”的:“蛮夷戎狄”啦,“鬼方”“猃狁”“匈奴”啦,用的都是这种名字。 后来鸦片和炮船让我们变客气了,外国名字也变阔气了。比如美国,日本人一直称为“米国”,我们却叫“美利坚”。难怪有位翻译家说了句偏激的话:外国是被我们翻译大的。
所有翻译中,最传神写照的,我以为当属“德意志”(Deutsch)。这真是既典雅又高贵的名字,博学之士甚至可以联想到叔本华、尼采、狄尔泰的意志哲学。可《美国传统词典》对Deutsch的词源,却丝毫不客气:这个词源于希腊语,本意是“二流演员”。 这的确有些不可思议:虽然有3座世界杯和3座欧洲杯,与对手荷兰是6比1,是世界足坛绝对的一流大腕;但就像德国的《铁皮鼓》这样叫好却不叫座的深刻电影,在大多数球迷眼里,德国足球始终只是“二流演员”。 与德意志是用黑格尔绝对精神焊接起来的大小选帝侯城堡不同,荷兰,完全是从大西洋里“捞”起来的国家。大部分国土低于海平面,只靠一条大堤阻挡惊涛骇浪。这或许就是荷兰足球如此酷爱进攻,恨不得从头到尾压在对手半场比赛的根源:既然自己的家乡随时可能化成一片泽国,那么别人的土地可能更安全些。 这种无安可居也就无危可思的性格,造就了荷兰足球盛气凌人飞扬跋扈的打法,和“前进未必能生,后退肯定是死”的足球哲学。在荷兰足球汪洋恣肆的海潮面前,德国足球的6座金杯也黯然失色———花花公子比老实农民更容易打动少女的芳心,也是这个道理,尽管事实证明后者更会过日子,家底更厚实。 德国人被比作一辆双层大巴———上面是从莱布尼茨、康德到胡塞尔、海德格尔这些思想家,下面则是勤奋的劳动者。这样的足球严密精确,刻板僵硬,分工明确,高效实用,就像奔驰、宝马的流水线。邻居们用康德每天准时散步经过自家窗口的时间来对表的故事,是德国足球哲学最好的解释。天才横溢的荷兰足球,最终被这种思辨足球克制,看来是自然界物物相克的体现。 德意志的胜利,让我们想起《美国传统词典》对“二流演员”另一个解释:在希腊戏剧中,重要性仅次于主角的配角。两年后,世界杯将在德国开幕,今天已经在德荷之战里摆脱“配角”地位的德意志青年,只要意志坚定地走下去,在家门口当“主角”,并不是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