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超不过是甲A第十一年 缺少创新和有机管理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31日03:08 球报 | |||||||||
矢志追求发展、一心图谋开拓的中国足球,在迈入中超新纪元之前就已经被纳入了一个“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的轨道之中。刚刚战罢前四轮的中超联赛正迎来第一个休整期,如果以十年甲A为对比参照物的话,我们会在回眸审视中超第一阶段时一眼看出,实际上“中超”较之于“甲A”并没有质变。我们期望中的中超缺少机制上的创新和管理上的力度,我们不得不承认,所谓中超,不过是甲A第十一年。
首先是上海申花队的外教威尔金森与大连实德队的外教科萨双双挂印脱逃,从而把中国顶级联赛的外教人数推落至一个历史最低点。如今只剩下山东鲁能队的塞族教练图巴一人,还在孤守着外教的一隅阵地。“外教孤岛”现象之所以能出现,一方面固然是因为中超各球会不约而同地跌入了迷信本土教练的怪圈中,但从威氏与科氏主动撤退的行为中还是可以看出,其实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国联赛的吸引力已经明显不如从前,真正有水平的外教不愿意在这个大泥淖中污浊了自己的一身清誉,这才忙不迭地抽身。 其次中国足协出台了“每场仅限两人同时出场”的外援新条例,这令中超联赛中外籍球员的比例大幅度下降。工资水平高于国内球员十倍的外援,其技战术能力自然也高出国内球员许多,引进外援的初衷就是为带动本土球员的业务能力,如今外援的身影稀淡了,中国球员“在耳濡目染中进步”的机会也就大大减少了,联赛的含金量自然会以相应的比例下滑。 作者:邱国栋 (来源: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