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都市报:“洋字招牌”怎样来打?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21日07:58 半岛都市报 | |||||||||
威尔金森走了,带着3个月25万美金的丰厚酬劳,却丢下了一地鄙夷和不屑。在他傲慢却坚定的背影里,一向高傲的申花仿佛一下子变成了剃头的挑子,轻易不肯示人的热脸一拿出来就碰上了人家的“冷屁股”。 如果是申花炒了威尔金森的鱿鱼,故事就没有任何由头可言。但这次偏偏是申花惨遭“被炒”,而且“炒人”的老威是在即将续约之时义无反顾地走了。这不能不让人深思。
在中国足球界,教练的离职,往往不是因为失职,而是因为“失和”。教练与俱乐部在权力分配等诸多方面总是矛盾重重,这在“洋”教练与“土”俱乐部之间表现得更加深刻,据说老威的拂袖而去正是因为如此,他想当俱乐部的家,俱乐部却想当他的家。双方不仅无法求同存异而且迅速走向不共戴天。 从申花剃头挑子的结局来看,虽然我们的俱乐部在“请”洋教练时从来不惜血本,但在如何“用”上,却仍是一片空白。“请”和“用”,孰轻孰重?“请”是前提,“用”才是根本。请来了却不会用,或者仅把“请”当作哗众取宠的噱头,纵然你再大的庙,也留不住真神。何况申花还不是什么大庙。 洋教练到底是要走的,被炒也好,“自炒”也罢,他们都不会与中国的地域足球一辈子同舟共济。对于烧了数不清钞票的俱乐部来说,不管你请的值不值这个价,都应该让他留下点实实在在的东西。 许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