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甘平庸还是回归理性 中超联赛究竟“超”在何处?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08:57 解放日报 | |||||||||
不知不觉间,中超的脚步声渐渐近了。中国的职业足球,在走过了十个年头之后,即将跨过一个门槛,踏上一条新的征途。 中超,万众瞩目。除去好奇和新鲜,人们更关心的是,中超“超”在何处?是一个能真正把中国足球带出低谷的全新联赛,还是一碗换汤不换药的混浊苦水?
在中超大幕拉开之前,我们将陆续推出一系列聚焦中超的文章,从球队建设、联赛体制、规章制度等方面展望中超。今天推出的是第一篇,先看看我们上海的两支球队,怎样面对即将到来的中超。 即将亮相中超舞台,申花和国际两支上海子弟兵,却需要打个“问号”:去年包揽末代甲A冠亚军的上海足球,新赛季将以何种姿态和轨迹,出现在人们的面前? 紧缩银根成共识? 俱乐部的经济运作和资金投入是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球队的成绩。上赛季,“德比”让申花和国际队不约而同地投入重金引援,随着实力的增强,分获冠亚军也属水到渠成。 但本赛季,上海两家俱乐部不约而同地采取了“紧缩银根”的成本控制策略。申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开源节流”的口号,决策更为谨慎,在内外援引进方面没有出现大手笔。在中国足坛向来以“敢投入”著称的上海国际队,也从来没有这么省钱过,拾遗补缺地引进了黄勇和杜苹,后防方面则是招来了老将张卫华。 问题是,缩紧银根的做法,会不会减弱上海足球的底气?前段时间申花和国际队皆不如意的战绩,让人们有理由担心,去年谱写末代甲A重要篇章的上海足球,会否在悄无声息中走向平庸? 坚信用钱在刀刃? 身处疑问之中,当事人态度鲜明地说:“不!” “资金投入是决定球队成绩的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的因素。”申花一名官员表示,他们更看重俱乐部综合素质的提升,“如果光靠砸钱就可以换来冠军,职业足球未免太简单了。欧洲职业俱乐部的理性决策和投资,才是中国俱乐部学习和发展的方向。”这名官员还表示,请来威尔金森作为俱乐部全线梯队的技术总监,准备按照阿贾克斯模式输出优秀球员前往欧洲,这都是着眼未来的可持续发展举措,“好钢要用在刀刃上,钱也是一样。” 对国际队来说,本赛季也许是“换个活法”的转型期。过去两个赛季,国际队一直希望在成绩方面压倒同城兄弟申花,中远俱乐部也一直保持着高调的姿态。但是,两个赛季下来,国际队并没有得偿所愿。在分析本赛季球队的前景时,一名队员的说法似乎让人感觉到国际队的深藏不露:“你去研究一下申花去年的赛程,当时我们一直顶在前面,申花躲在我们后面。结果其他球队都死死盯着我们,而没人察觉申花。结果那场德比之后,形势完全被逆转了。今年,别看俱乐部投入不大,但基本骨干都在,这次轮到我们来后发制人了。” 摸高前蓄势待发? 上海足球虽然在上赛季取得了荣誉,但给人感觉美中不足的是,两支球队都没有表现出君临天下的霸气,依旧存在着不成熟的方面。 在记者看来,在俱乐部强调理性化建设的背景下,申花本赛季的实力或许要比上赛季有所下降,但球队的年龄结构和磨合程度在无形中得到强化。决定申花本赛季走向的,可能并不是球队的“实力指数”,而是代表威尔金森和申花相互磨合、信赖、理解的“人气指数”。从这个角度来说,申花的理性决策为威尔金森分担了相当多的压力和责任,让他有了一个比较宽松的执教环境。 异乎寻常的低调似乎也是国际队的唯一选择。尽管受到伤病的困扰,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国际队的主力阵容,可以肯定的是他们依旧是联赛中不可忽略的一流强队。如果国际队真的定位于“不当出头鸟”,或许倒可以给球迷一个惊喜。 面对深圳健力宝、大连实德、山东鲁能、北京现代等球队强有力的挑战,申花的理性回归和国际队的保持低调,固然可以被当作洒脱,但何尝不可以理解为蓄势待发呢?本报记者陈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