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美好蓝图中的泡沫--中超话题之经济篇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5月11日08:17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沈雷 10年来,中国足协从不缺少、也是唯一不缺少的,就是“信心”。 1993年那次被视作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红山口会议,足协为中国足球制定的10年规划中有这么3个目标:足球整体水平居亚洲前列;2002年世界杯进16强;2004年奥运会进八强——请相信,当初中国足协的确是发自内心地、信心十足地提出这一宏伟目标的,尽管如今看来,是多么的幼稚可笑。 红山口会议为中国足球带来了轰轰烈烈、褒贬不一的甲A联赛,10年后的今天,当甲A百病缠身,中国足协又充满信心地宣布,将以一支名为“中超联赛”的强心针振奋疲惫不堪的中国足球。于是,口才胜似雄辩家的阎世铎拍着胸脯、如诵诗一般地放言:“谁爱中超就是爱自己,谁选择了中超就选择了正确,谁跻身于中超就跻身于发展。” 信心再一次爆棚,历史会不会重演?以市场化和商务开发为自傲的中超联赛,究竟能为困于钱荒的俱乐部们带来如何正确的发展方向? 电视转播开好头 英超,一直是中超的梦想模式,甚至连名字都有抄袭模仿之嫌。而维系英超各俱乐部奢侈生活的生命线,正是高额的电视转播版权收入。天空电视台的大方,曾让开始闹钱荒的中国足球眼红不已,若干年前甲A也试图将竞争引入电视转播权的争夺,但这个念头马上遭遇了残酷的镇压。 足足鼓吹了一年多的中超,至今在商务开发领域获得的唯一成绩,就是把联赛的电视转播卖出了一个不错的价钱。一年5000万元的收入,每支球队数百万元的分红,称得上是一次突破。可问题也随之而来,由于在中国无人可比的央视的“不作为”,甚至一度令联赛冠名主赞助商产生了动摇,经过再三努力换来的一份冠名合同也只停留在看起来很美的程度:每年800万欧元,但只有达到60%的曝光率才能获得全额,不然甚至可能减少一半赞助金额。 有消息称,买断整体转播权的传媒集团的地方销售计划进行得并不顺利;而在目前的中国,电视转播方尚不可能通过收费观看的方式获得回报;况且联赛主赞助商的苛求,也多少将影响到转播者自身的广告开发和运作积极性。 一旦买断者的利益无法保障,又如何能让这样大好的形势继续下去?开了个好头的电视转播,未必意味着日后的一帆风顺。 造血功能无新貌 5000万元的资本、3000万元的年经营收入,这是足协为中超制造的硬性门坎。这条原本被认为最难跨越的生死线,经过漫长而看似认真的审核过程,却成了最容易过关的一条,甚至连居无定所、至少每半年要闹一次“欠饷事件”的辽宁队都未能被它绊倒。 这该归功于一些俱乐部高超的弄假之术和中国足协在该出手时的眼开眼闭。事实上,自进入新世纪后,中国各足球俱乐部经营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恶化。郁知非时代的申花尚能实现的3000万元经营收入,到了今天,甚至曾以市场开发为傲的上海俱乐部也无力达到。 所谓的中国足球职业俱乐部的经营思想,与专业时代并未有本质区别,卖冠名权、卖门票和卖场地内有限的几块广告牌是他们全部收入的由来。10年来,除了在球衣上多缝了几块商业性补丁,毫无进步可言。甲A恶名造成的品牌贬值,已令寻找赞助商的难度大大增加,球队的冠名权和胸前广告都由俱乐部股东自己拿下,早是普遍现象;另一方面,从来不注意“球迷基础培养”的各俱乐部也逐渐失去了最保险的票房收入,曾经“白金”过的西安、成都、重庆球市被冷水浇灭,大连以免费的形式勉力支撑,而上海滩只有德比才能激发人们看球的热情。 如何完善自身造血系统,中超俱乐部头头脑脑们依然还未认真考虑过这个问题。谁都眼红曼联每年上亿英镑的收入,可又有谁知道这其中的20%来自球迷产品销售?曾有一位海归圈内人说过这么一个故事:他询问某发达城市、颇具球迷基础的俱乐部老总,为何不对相关产品进行开发销售。得到的回答是:“这样累死累活能有几百万元收入?还不如打出好成绩,直接去问董事会要钱。” 职业的身份,业余的思维。仅仅是改换中超的名号,又如何能改变这样的事实? 节流运动难维继 开源节流。开源不成,自然会在节流问题上多动些脑筋。 “限薪令”的推出早是旧闻,1999年的那次行动成了10年间中国足球的最大笑话之一。如果说当年的出台是为了平息舆论的不满之音,那么今天重复这一话题,的确有些形势逼人的味道。 但问题在于,看似热闹的“限薪”会不会又沦落为一次“百日维新”?至少从目前的形势看,很有可能。在半数俱乐部已与球员签完新赛季工作合同后出台限薪规定,只能使原本不错的想法无法实施,在中国多彩的语言文化中,“再说吧”往往意味着“再也不说”;同时只限定一条模糊的经营收入55%的总额封顶线,也意味着造假者只需抬高经营收入,就可以获得毫无争议的合法高工资——俱乐部后台公司声称以上亿元的天价买下球队冠名权就可以实现,这实在过于简单,不过是把左侧口袋的钞票装入了右侧口袋,在一次次反复操作中,中国足球的经济泡沫也被吹得又大又圆。 中国足协一直偏爱于描绘美好蓝图成瘾,但究竟如何将蓝图步步落实,则缺少实干家的作风和勇气。在中超招商会中,阎世铎曾满怀感情地读道:“我真诚地邀请国内外商界朋友们,在你们方便的时候,到在座的18家俱乐部走一走、看一看,看到了这些俱乐部就仿佛看到了未来中超的基石。”或许当时他并不会知道,4个月后,这18家俱乐部中因为东家不想无休止烧钱,2家彻底告别了中国足球,N家闹起了换主纠纷——这难道就是令人放心的基石? 中超赛场会否鸟雀罗门? 本报记者郭一江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