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机会比失去冠军更痛苦--访乒乓球世界冠军王涛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21日08:33 东方网-文汇报 | |||||||||
借奥运会乒乓冠军王涛日前来沪参加一项商业推介活动之机,记者与他在虹桥宾馆的咖啡吧里品茗小叙。 虽然淡出中国一线乒乓圈已有两年,但整整12年的国家队情结他依然难以割舍。我们的话题很自然从刚刚敲定的奥运会男双名单聊起。对此,王涛颇有一种沉重感。他说,对运动员而言——
抉择对谁都很残酷 王涛坦言,中国3对男双选手,派谁去都有夺取奥运金牌的实力。但名额限制,必须“二桃杀三士”,谁举起这把“刀”,谁最终“出局”,对当事双方显然都非常“残酷”。 “如果阎森不受伤,他和王励勤当然是第一对人选,作为上届冠军,一切顺理成章。但正是他的意外车祸,使抉择层不得不慎重考虑,因为这毕竟是奥运会大赛。” “定名单前夕,国梁专门和我交换了一次意见。我俩都明白,无论对孔令辉或阎森,都是一生中最后一次机会,失去了肯定会遗憾终生。我们的谈话最终没有结果,当时刘国梁真是左右为难。” “和局外人的感受不同的是,对运动员而言,失去机会远比拿不到冠军更加痛苦,11日晚,当阎森得到准确消息后,整个人都似乎崩溃了,一连几天,以泪洗面,借酒消愁。这样的情景队里以前也发生过。实在是因为中国乒乓队太强大了,舍弃谁都没有绝对的理由。” 看着他凝重的神态,我决定换一个轻松的话题,谈谈他的爱徒王皓。果然王涛神采飞扬,说他—— 灵气十足身怀绝招 王皓11岁进八一队,和其他直拍选手不同的是,他不会推挡,但妙的是他能在台内拉球,具有横拍选手的优势,这几乎是世界上所有直拍运动员难以拥有的长处,外国选手与他交锋,总以为他是直拍打法,岂料他身怀横打绝招,往往吃亏在此。加上他球速快,下手狠,因而胜率较高。所以准确地说,王皓是一名纯粹进攻型的选手。 王皓打球很有灵气,这孩子小时候就很淘气。记得他父母送他来队时告诉我,2岁时有朋友来他家玩,他会尿在人家的鞋里。不过,王涛认为,当运动员没有一点调皮劲最终是成不了大器的。“比赛场上讲的是斗智斗勇,老实人是很难占到便宜的。” 对于有舆论认为王皓将成为中国乒乓球新一代领军人物,王涛则称眼下尚不敢苟同。他说,世锦赛的出色表现一定程度上缘于他初出茅庐,人家对他缺乏足够了解,但奥运会压力明显要大得多,对手重视程度也不一样。他心理能否承受,还要经受实战考验。 王皓能否成为中国乒乓球新一代领军人物,关键取决于他有否超人的“敬业”精神。 提及此,王涛又打开话匣子,在这点上—— 老外远比我们敬业 曾在德国俱乐部打过4年球的王涛对此感慨颇深。他说,国外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生命十分珍惜,都自觉地不吸烟不喝酒,训练比赛都会全力以赴,时刻充满了危机感。 他分外推崇他的好友“老瓦”。称他只身一人,先后与中国乒坛蔡振华、江嘉良、王涛、刘国梁、马琳、王皓六代人交手,可谓绝无仅有。 王涛感叹现在物质条件的进步使运动员很难耐得住“寂寞”,自觉地与“艰苦”为伍。他说,当年他12岁进八一队时每天早上要起来生6只炉子,训练场都是石灰地,一双胶鞋两天就磨破了。现在训练馆内都是地板、空调,球员的腰包也开始鼓了起来,但与此相反的是,训练中的刻苦劲头却有减无增,不少年轻选手讲条件、讲待遇,成了“享受”型选手,这样的态势蔓延下去,将会动摇中国乒乓球王国的基石。 诞生于音乐世家的王涛,在外人眼里似乎是—— 音乐世家一“叛逆” 王涛一家5口人中有4人与文艺结缘,其中父亲和哥哥都是颇有造诣的小提琴家。儿时的王涛也尝试拉过小提琴,但用王涛自己的话来说,可惜手指太短,只好浅尝辄止。无意间王涛迷上了打乒乓球,而且很快就让全家人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于是开明的父亲决定索性送他去学打乒乓球,没想到由此便一发不可收,这才成就了今日的王涛。 不过即便如此,王涛身上依然充满着浓厚的音乐细胞,他的音色、乐感,在优秀运动员中无疑是首屈一指的。每每有文体界人士联欢,总少不了请他放歌一曲。加之他在圈内外人缘极好,交友甚广,一些歌星的个人演唱会,也常常特邀他去捧场助兴。 王涛现任八一乒乓队总教练,麾下有上百名队员。作为一名军人,他和刘国梁共夺取了19枚世界冠军奖牌,并且几乎获得了军内的所有荣誉。谈及今后发展,王涛一再表示,既然置身乒乓圈,就心无旁骛,只指望多培养出几名像王皓这样的优秀选手,让中国的乒乓之源如滔滔江水,永不枯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