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5届奥运会经济运作值得借鉴的经验教训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19日18:23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4月19日电(记者汪涌、张舵、王蔚)1984年美国洛杉矶奥运会开创了奥运经济运作的新模式,反映出奥运会所具有的潜力价值。自此以后,奥运会进入良性循环的运作阶段,其中不乏成功的例子,但也有不少值得吸取的教训。 洛杉矶奥运会在奥运史上书写了全新的一笔,即把奥运作为产业经营,于是诞生了奥运经济。在这方面,美国人尤伯罗斯先行一步,用经营的理念将奥运产业化,并且开创了
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举办国家对外开放战略的全面展示。韩国以奥运会为契机,跨入到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向世界展示了一个自强不息的新的民族文化形象。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被认为是奥运史上的成功典范。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成功,不仅在于奥运会本身,更重要的是通过筹办和举办奥运会,给城市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动力和活力,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得到了发展,提高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知名度,城市功能进一步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并带来了长期的积极影响。巴塞罗那奥运会把奥运规划融入城市改造规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体现了深厚的文化特点。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则由于过度商业化运作,打破了奥运百年情结,留下更多的是教训。商业广告铺天盖地,特许经营商品泛滥,大幅提高服务收费,严重地影响了城市形象,交通、通信设施投入不足,则影响了比赛正常进行,冲淡了奥运主题。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为澳大利亚赢得了良好的声誉,萨马兰奇称之为“最好的一届奥运会”。悉尼通过筹办奥运会,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交通、旅游、房地产等相关行业的发展,从而大大提升了悉尼的知名度,提高了其在世界上的地位。 从这些成功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来看,都是注重改善城市生态环境,重视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有选择地支持新兴行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使举办城市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但也应正确看待奥运经济,过度商业化的运作,与奥运的主旨相违背,必然会给人喧宾夺主的感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