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川崎杯”羽毛球大赛刮起黄土高坡羽球热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12日09:42 中国体育报 | |||||||||
4月8日开赛的山西省“川崎杯”羽毛球大赛,是黄土高坡羽毛球爱好者的一个盛会。太原迎泽桥西宽大明亮的省老年网球馆里,十二块场地羽球飞舞,场边满是观阵助威者,还有选手在人群的空间做准备活动。 本次比赛是山西省历届羽毛球赛规模最大的,来自各地的队伍有35支,运动员近600人,包括老、中、青。组队参赛单位形形色色,有羽毛球协会、行政机关、新闻报业、大专
赛场上,设备器材有简有奢,技术水平或高或低,年龄老少不等,但大家有一点相同:热爱羽毛球。忻州羽毛球协会代表队选手王晓林在化工厂工作,月工资不过六、七百元钱,每年花在打羽毛球上的费用数千元,这次是自己掏钱参加比赛,“没办法,喜欢。”江南餐饮集团有两个羽毛球场,平常职工活动多,并且还搜罗了社会上一些羽球高手,这次以强队出阵让各路选手侧目…… 山西省羽毛球协会秘书长赵月芳说,目前,全省经常到正式场地打羽毛球的人有一万多,随便“瞎打”的就无法计算了。去年的抗非典对羽毛球的普及是一次极大的推动。那时候的楼前路边,但凡有块空地,就有人打羽毛球。不少单位发抗非典用品,先是消毒水,后来就是人手一副羽毛球拍。这个春天非典没有来,羽毛球热则随着天气上升。 孙建华4岁学球,7岁进省少年队,省队解散时退役,对羽毛球运动伤心和失望。把拍子收起来,到电视台做化妆师。做到第三年时,对羽毛球的热爱开始“从心底往外迸,睡觉做梦都是打球。” 开始是朋友叫着去打球,后来一边兼职化妆师,一边给打球的人做教练。再后来放弃电视台工作,全身心投入省体育馆青少年羽毛球有偿培训。2002年底,她签约成为“川崎”网羽用品山西总代理。 虽然没学过经营,但是孙建华懂羽毛球也爱羽毛球。开专卖店和发展各地经销商的同时,她不遗余力地推广大众羽毛球运动,赞助各种赛事特别是大专院校羽毛球赛事———大学生是潜在的市场。她还经常到地市开办青少年培训班和成年人培训班,满足人们提高技术的要求。 运动发展了,水平提升了,消费需求也随之提升。如今,不少业余爱好者比赛用的是专业T恤、专业鞋和包,球拍和球也在升级换代。收入高的还请私人教练。 这次,网通太原通信公司、达纯净水厂、川崎网羽用品等赞助商家的宣传摊位出现在赛场,其中,出资十万元冠名的川崎网羽用品,其实也是幕后组织者。策划、报名、宣传等,都是孙建华亲手做的。所有的队她都熟悉,近六百选手她都记录在案———通过比赛抓了一批客户。体商结合造市,真正达到了互利又赢。 看到这样红火的场面,不禁想到技术水平和人才培养等问题。山西羽毛球的现状是业余水平高,专业水平低。群众活动到处是,各种比赛年年搞,羽毛球场馆也在增加,就是没有专业运动队,也没有业余少体校。 山西曾经有羽毛球运动队,并且还向国家队输送过运动员。省体委和十三冶合办的山西省羽毛球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当时的全运战略和经济上难以为继等原因而散伙。受过专业训练的队员们成为羽毛球爱好者的教练,还有的办起有偿的少儿短期培训班,使业余水平快速提高同时也促进了普及。 如今,山西羽坛守到春暖有待花开时:一些地方冒出业余俱乐部的新芽;一些企业家愿意赞助扶持羽毛球活动;羽毛球场馆有偿开放已经被人们接受;羽毛球用品消费水平上升……总之羽毛球市场呈现有利可取的势头。 赵月芳告诉记者,省羽协正在筹备建俱乐部,已有企业家愿意赞助解决场地。“山西没有专业羽毛球队是遗憾,青少年业余训练一定要尽快抓起来。”本报记者郭思(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