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涛不怕当悲剧人物迎难而上:一年半后完成改造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4月05日01:52 新闻晨报 | |||||||||
上周,中国女足与根宝基地U-15队的男孩们踢了两场友谊赛,一场2比5、一场2比4,女足都输了。但在赛后,张海涛却一个劲地对来采访的记者说:“不要看结果,要看过程。你看,我们的过程还是不错的嘛。”———每一次热身赛失利之后,张海涛都会重复这样的话,拒绝批评自己的队员。 上任伊始,张海涛就把大量的年轻人招进了这届女足,一大批老女足的“铿锵玫瑰
那么,还需要多少时候,这支中国女足才能成长完毕,达到他心目中比较理想的状态呢?当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张海涛时,他沉吟了许久,然后说:“按照一般的规律来讲,一年或者一年半,攻守会比较成型了。但是,如果教练工作想得多一点,队员更投入一点,更动脑筋一点,这个过程可能会快一点。” 午后淀山湖的阳光很暖,张海涛向我描述,那支攻守成型后的中国女足未来的样子:“在任何比赛中,都能做到比较主动,能够控制比赛。以前老女足的特点、优势会继续保持,在这个基础上,要加强对抗能力,加强攻击力。现在这个女足,控球还可以,但是向前攻击的能力不足。光会控球不行,打击对手的能力还要加强。” 一个灿烂的梦想。但是,我却不得不把一个也许不太“吉利”的问题,放在张海涛面前:如果在这批年轻队员最终走向高峰之时,他却已经因为战绩的原因,不再是球队的主帅。看到昔日弟子的辉煌时,他会做何感想———毕竟,中国女足历史上,确曾有过商瑞华这样的悲剧性人物。张海涛突然笑了,然后是又一阵的沉吟:“这个……很难讲。我想,任何东西都有挑战性,都有压力,在工作中,你怎么去处理,这个最重要。我作为一个年轻教练,以后的路还非常长,我力争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吧。” 上海“东方绿舟”的最深处,是中国女足“御用”的一号训练场地,透过那里的围栏,可以看到一旁缓缓流过的淀山湖水,岸边刚刚抽枝的柳条。 每个早晨和下午,中国女足主教练张海涛的声音,会在那个场地里回荡:“逼上去”、“抢一抢”、“快点转移”……江南早春的柔媚也许能冲淡一些焦虑,但张海涛注定不能忘记:一周后的4月12日,他的队伍要去樱花开得一片肃杀的日本,征战一届不许失败的奥运会预选赛。 听到过关于张海涛的不少“传说”。最近的说法是,这是一个看似平淡,却能够给你意外的人。一个女记者回忆道,有一次她在中午采访张海涛,中国女足的主帅在把她迎进住所后,居然默默地削了两个苹果,一个给自己,一个给她。 淀山湖畔,中国女足营地的大厅里。奥运会预选赛前的这次采访,注定逃不掉许多“严肃”的问题。出线、打败朝鲜、中国女足复兴……每一个话题都“神圣”得有些沉重。张海涛依旧一脸淡定,平静的语调缓缓地叙述着:“中国女足最重要的是出线。在出线的基础上,再考虑打败哪一个对手。当这支队伍成型之后,她们应该在任何比赛中都占据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