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奥抓住救命稻草 几名队员悔恨:早该这么打(图)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28日03:21 重庆晨报 | |||||||||||
2004年3月28日星期日中国国奥队昨3∶1胜伊朗,保住理论上的出线机会 现实地讲,3:1拿下伊朗使国奥队还没被彻底踹下船,而且这样一场从过程到结果都堪称美妙的比赛很好地诠释了“为尊严而战”的主题。同时这场胜利不仅使水深火热的国奥队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也可使同样尴尬无比的中国足协暂时避开了飞流直下的口水。
在被马来西亚队逼平之后,国奥队和沈祥福蒙受了巨大的压力,中国足协也一时为千夫所指,这种影响甚至辐射到了体育总局高层。因为长时间的封闭集训,为了国奥赛事不惜牺牲中超联赛的完整性,如果国奥队真的提前崩盘,对中国足协的毁灭性冲击绝对不是一次简单的奥运会小组未能出线所能包容的。 正因为如此,足协掌门人阎世铎在昨天的赛前提出了“如果这场比赛再次失利,我会给大家一个交代,我会承担起国奥队失败的全部责任。”国奥队终于没让自己的“大佬”失望,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即便最终并不能拯救国奥队的出线希望,但是至少可以暂时缓解国奥队和中国足协所面临的压力,这一点从昨天赛后球迷高涨的热情、沈祥福进入新闻发布会大厅时记者们自发的掌声,以及阎世铎在步出贵宾席时球迷蜂拥而上的叫好赞扬中,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对于国奥队而言,这场胜利可以为自己赢得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但愿这样的环境能够帮助他们继续创造奇迹,完成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上图:杜威锁定胜局。 杨一民:仍需要反思 “虽然赢了一场关键的比赛,但我们没有欢庆的理由。”赛后,足协副主席杨一民道出了一个最朴实的道理:国奥队仅仅是赢了一场球,但是形势却没有本质性地逆转。 赛后从队员休息室走出来,杨一民被记者拦住了。与队员们的轻松表情不同的是,杨主席脸上的表情仍显得很严峻。“对3:1的比分满意吗?”记者问。“仅从这场比赛看是满意的,队员和教练都顶住了巨大的压力,武汉的球迷也给予了我们很大的支持,我内心很激动……”不过随后杨一民话锋一转:“但我们的球队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这并不是一场大胜就可以掩盖的,需要国奥队、球迷、媒体以及体育总局和足协来集体反思。反思的东西很多,例如临场的技战术问题,球队的作风问题,球队的管理问题……”显然他仍未从被马来西亚逼平后的足协所遭遇的“问责风暴”中解脱出来。 昨晚在驻地,足协领导给国奥队全体将士开了一个短会,在肯定国奥队精神面貌的同时再次给队员打气,希望他们尽快从阴影中走出来,继续用行动回报痴心不改的全国球迷。 众队员:早该这么打 一场完美的胜利不能掩盖一切,相反,这样的胜利只会带来更加深重的自责,几名队员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想起来更后悔,早这么打,何至于现在只是命悬一线?” 国奥队用一场胜利来证明了自身并非实力不济,如果按照昨天晚上的气势和技战术发挥,国奥完全可以击败本组的任何一个对手。“对韩国的比赛我们是战术保守,对马来西亚的比赛是心理失衡。昨天的比赛,说实话大家都觉得没什么希望了,但是就是这种轻松的心态让大家反而发挥了最好的水平。”一名在主席台上观战的球员在比赛结束后向记者表示,他的话同样留下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在正常的情况下无法发挥自身水平?除了指挥员的失误,除了心理上的孱弱,难道还有别的解释吗?如果球员在场上能早有这样坚韧的拼劲,如果沈祥福能早有这样果断犀利的用兵,如果他们能早一点意识到“尊严”的重要,国奥队也不至于距离雅典如此之远…… 观战的马明宇赛后意味深长地说:“现在千万别让大家算积分,算着算着就又把心思算迷糊了。” 只是根稻草而已 一场久旱逢甘露般的胜利,就如同一根从天而降的救命稻草,延缓了国奥自由落体的下坠姿势,也让正因“问责制”而诚惶诚恐的足协主席们松了一口气。 “生活总要继续”,就像这句最受中国足球推崇的名言说的那样,再倒霉的人总有撞大运的一天。基于概率学的原理,那些“不当逃兵”的人即使赢不了整个战役,也总有机会享受到拿下一场战斗的片刻欢欣。 也许这样的比喻在这个胜利后春风沉醉的晚上显得那么不合时宜,但我还是不得不指出:对于整个奥运会预选赛而言,国奥昨天赢得的只是一场局部战场的胜利。拿下这场比赛让我们不至于“突然死亡”,但要把这根救命稻草最终变成通往雅典的救生圈,这个可能性看上去仍然微小。因为即使我们自此以后获得全胜的成绩,还是得看别人的脸色。就算是我们在5月1日的长沙终结了“恐韩症”,但只要韩国队对伊朗和马来西亚的两场主场比赛取得胜利,他们还是会成为笑到最后的人。而中国足球的历史早就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能100%把握自己的命运,最后的结局就总是充满惆怅。现在看来,一周前被马来西亚掠走2分是多么的可惜。 对于阎世铎和一干足协官员来说,这场胜利也还不足以成为他们浮上岸的救生圈。因为即使用功利的“成王败寇”的理论来说,国奥仍没成为最后的胜者,阎世铎们就难辞其咎。现在我们要警惕的是:中国足协用一场胜利来转移球迷的视线、用一场胜利来对批评它的媒体作出反攻倒算。“问责制”必需坚持下去。 国奥队昨天用一场漂亮的胜利让我们看到了“超白金一代”的影子,之前如果一切准备好的话,国奥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般被动。我们不得不问:中国足协以牺牲国内联赛利益、以数千万人民币的代价、以前后长达四年的储备,为何今日国奥队还是仅仅“抓着一根稻草”?所有的问号,我们希望在一切结束后能够解开。即使国奥幸运地踏上前往雅典的渡轮,也不意味着我们犯下的错误得到超渡。本报记者蒋敬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