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外地球迷要来吼“雄起”中马之战安保工作重中之重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18日07:47 体育周报

  现在的武汉已经成为中国球迷的圣地,全国的许多球迷组织正相约着往江城赶。在全国曾风靡一时的“雄起”声将响起在武汉体育中心。

  为了给球队打气,也为了见证中国足球又一次冲击奥运会的瞬间,重庆球迷协会将组成21人的助威团前来武汉。他们将从武汉开始,陪伴着国奥队征战主场,把“雄起”声一直传到最后一个主场长沙。球迷助威团的发起人王绪明表示:“为国家队和国奥队摇旗呐喊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天狮集团150万重聘英才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是球迷的责任,希望通过球迷们不远万里的奔波,能给国奥队和国家队以后的比赛带来好运。”

  根据安排,他们将在19日坐火车到达武汉。这次来助威的重庆球迷中以“大皮球”最为有名,这个在全国知名球迷中都排得上号的中国足球痴心人在谈到首战负韩国时,还耿耿于怀:“我们本来有机会赢的,可老输在最后时刻,这让我们非常伤心。不过,在观看比赛时,韩国球迷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正是他们疯狂的呐喊给了自己球队极大的支持。在那么大的压力下,韩国始终不能进球,可球迷一直在呐喊,一直在歌唱,这种气氛肯定能感染在场上的球员。这也给了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就决定,胜也爱你,败也爱你,不管比赛进程怎么样,我们要从头呐喊到最后,为国奥雄起助威!”中马之战中,除了重庆球迷外,还有深圳、广州、鞍山、沈阳、江西等地球迷组织前来武汉,为国奥加油。

  而北京、天津和成都等地球迷领袖则认为:“现在最令人关注的就是中伊大战,如果要看中马大战,那么必须要一周之内往返武汉两次,实在划不来。”可以想象的是,一周之后的中伊大战肯定会爆满,中马之战更像是下一场比赛的前奏。

  不可否认的是,周日开战的中甲联赛也影响了外地球迷到现场观看国奥队比赛,很多拥有中甲球队城市的球迷处于两难的境地。南京、长春等冲超热门球队让当地球迷十分关注,相对于国奥的一场小组赛,他们更关心自己球队的中甲揭幕战打得如何。中马大战在他们眼里被视为鸡肋,这也凸现了马来西亚队的实力。“如果连马来西亚都搞不定,我想我们也就别去武汉了。”一位球迷这样告诉记者。

  安邦国

  中马之战尚未打响,场外的工作已全面展开。球迷们纷纷组织起来,要在赛场上秀一把,为国奥加油;组委会的准备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安保工作成了重点。

  大赛当前,安全第一。虽然武汉是第一次举办这种大型国际赛事,但组委会的准备工作考虑得相当细致。3月16日下午2点,中国足协、武汉市足协和武汉市体育中心主要领导在体育中心召开会议,对赛前各方面的准备工作提出了基本要求。三方领导及工作人员充分讨论了赛前各方面遗留的问题,通过多方协商,初步提出了应对方案。

  会议中,中国足协官员反复强调:“安全问题搞不好,整场比赛都要砸!”因此,安全问题是赛前准备工作的重中之重!由于武汉市体育中心建成后,从未承办奥运会预选赛这种规模的大型国际赛事,所以一直没有设置安检门。为了保证比赛安全,组委会规定,所有现场观众不得携带手提包入内,带包的观众必须到存包处存包后方可入场。由于会场内目前只有一处存包处可用,仅能提供5000个档位,存包很不方便,所以体育中心有关负责人希望观众尽量不要多带物品,以免耽误出入场时间。

  由于此次比赛是国际大赛,因此,比赛要求更加严格!组委会提出:一切带有广告性和地方性的横幅不得入场;协助安保工作的警察将不再身穿警服,改为统一工作服或便装;清除外场一切非赞助商广告牌;全程直播整场比赛,包括地方电视台一般省略播出的入场仪式;按照国际标准,在现场设置导流标识,帮助观众顺利出入场。市公交集团四公司则表示,为了保证球迷看球,比赛当天将临时开通多条看球专线。

  随着比赛时间的临近,为了保证球员的休息和训练的正常进行,“二级保卫”措施将更加严格!就连拥有工作证的一般工作人员,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是禁止进入球员驻地的。中国足协有关负责人还提出要求,从开场仪式到比赛结束,所有记者不得超越工作区,观众一律不得超越警戒线,一般工作人员不得在边线附近走动,现场将有多名便衣警察和工作人员维持秩序。彭菲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2004北京东方炫影业余足球联赛报名中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加入会员团队共同作战
Air Zoom Generation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