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最早冲击NBA的中国球员马健谈 改变男篮先要沟通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16日04:24 北京晨报

  3月15日中午,在SOHO现代城的2008房间,有一个大个子穿着黑色西服坐在办公桌前,紧盯着电脑。区分他与周围白领的最显著标志是NBA式的光头和近似老外的块头,他就是第一个征战美国NCAA的中国球员马健,作为东西文化的“合成品”,他从文化差异的角度和记者聊起了中国篮球,或许其中的某些看法有助于哈里斯更快地进入角色。

  记者:2002年我去盐湖城采访冬奥会时有好几个中餐老板打听你呢。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天狮集团150万重聘英才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马健:这不奇怪,1993年到1995年那段时间我代表盐湖城犹他大学打过NCAA(全美大学生联赛)。在美国,球队是属于社区的,作为惟一的中国人我自然会被同胞记住。

  记者:作为最早冲击NBA的中国球员,你如何看待文化差异在两国篮球上的表现?

  马健:我们可能更多单纯地把篮球归为比赛,其实中国人的投篮技术在全世界可能都是最好的,但不能孤立地比较。我自己感觉美国篮球更强调一个系统,某种程度上他们更多地从商业的角度看篮球,把一个球队看作企业来运营管理,分解为来料加工、生产、销售等环节,每一个小时,每一分钟都在严格地按照程序执行。

  记者:很快哈里斯、尤纳斯就来中国执教中国男篮,如何才能尽快跨过文化差异把球队融为一体呢?

  马健:他们的能力绝对没有问题,我大学的教练与哈里斯打过交道。他很灵活,针对对手至少可以设计20种左右的战术,这不是主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他能花费多大的精力和时间去了解队员,了解他们的习惯、个性,说实话,5个月的时间对于掌握细节来说并不充裕。沟通是相互的,队员们同样要去适应哈里斯,而且不能只是被动地接受指令按计划完成训练,还需要开动脑筋,举一反三才行。

  记者:王非刚从美国回来训练时很多球员都喊累,不是身体累而是脑子累。

  马健:没错,篮球是高智商运动,我可以想象当时王非的痛苦,要知道去改变别人的思维习惯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现在我就非常喜欢与孩子打篮球,点拨一下然后看到他们进步是很惬意的事情,当然我现在不再是以打篮球为生,也不是纯粹的职业商人,要是有人把我归为篮球文化工作者我会很高兴!晨报记者王海鹏/文王颖/摄



 

评论】【篮球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2004北京东方炫影业余足球联赛报名中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加入会员团队共同作战
Air Zoom Generation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