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哈尔滨日报:国奥队对阵胜率几何?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07日10:55 哈尔滨日报

  进入奥运会决赛圈,1988年的那一次是用国家队队员打的奥运会。自从1992年开始实行23岁以下队员参加奥运会预选赛以来,中国队一直无缘决赛圈,而2008年中国队将以东道主的身份直接进入16强。如果本届国奥队不能进军雅典,在国际足坛上多少还是不让人信服。那么本届国奥队的出线概率到底有多大,让我们来仔细分析。

  第一场:客场对韩国已经先输一场

体验佳能,获佳能大奖! 天狮集团150万重聘英才
上网看新闻?你落伍了 一起邂逅阳光有情人

  第二场:主场对马来西亚

  优势:中国国奥队的整体实力高于马来西亚国奥队,队员的身体也明显好于对手,可以说马来西亚队在中国队面前毫无优势可言。中国队主场作战,武汉乃至全国的球迷将会给国奥队以最大的支持。

  劣势:面对中国队时,马来西亚人没有任何心里包袱,一旦死缠烂打,对中国队而言是最为不利的。

  分析:如果中国队首战客场拿分,回到主场比赛的心态将会非常放松,这样更容易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反观如果客场失利,尤其是输得很没面子的情况下,中国队肯定会摆出背水一战的架势,万一上半场再不进球,下半场的心态很可能会失衡。好在从汉城回来之后,国奥队将有16天的休整期。

  乱支一招:千万不要小看马来西亚国奥队,一旦因轻敌而导致失分,后果将不堪设想。沈祥福应该演练如何破密集防守,以及立体进攻,面对身材矮小的马来西亚人,可以考虑不用于涛而换上一名高中锋。

  中国队胜平负比率:85%/10%/5% 第三场:主场对伊朗

  优势:继续主场作战,避免舟车劳苦,整体实力不逊色于伊朗队。

  劣势:对对手的现状不甚了解,很难进行有针对性的布置。

  分析:在3月20日打完马来西亚队之后,中国队将原地不动地在27日迎来伊朗人的挑战,但伊朗队的第二场与韩国队的比赛在12日就已打完,他们也有半个月的休整时间。届时武汉市的夜间气温也很低,西亚人很难适应,再有他们刚刚与韩国队进行完比赛,从赛程的安排上来看,连续两场恶战对伊朗队很不利。

  乱支一招:中国队的情况几乎摆在明处,而伊朗队的情况则在暗处,伊朗人也很有可能派人提前来到中国,侦察中国队对马来西亚队的比赛。与伊朗队的这场比赛,将是中国国奥队能否出线的一道分水岭。

  中国队胜平负比率:40%/40%/20

  %第四场:客场对伊朗

  优势:通过主场的比赛,对对手有相对的了解,可以进行重点的布置。

  劣势:对手同样了解我们,同时,此次德黑兰之行也是国奥队最远的一个客场。

  分析:如果在主场没能拿下伊朗队,那么来到客场的心里包袱一定会大增,就像小组赛时客场打叙利亚队一样。

  乱支一招:届时,不管出现何等情况,中国队都要以轻松的心态迎战。

  中国队胜平负比率:25%/50%/25

  %第五场:主场对韩国

  优势:只有“主场作战”是一个可以称得上的优势。

  劣势:未必能经受得起这么大的压力。

  分析:这场比赛很有可能是“生死之战”,双方都不可能不紧张,由于这是一个漫长的小型联赛,打到这时,主力队员大多数都已身心疲惫,不管届时中国队是否还有出线的希望,但主场拿下韩国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

  乱支一招:在这种情况下,与其让主力继续支撑,莫不如上一些同样有实力、有特点的“超级替补”来打首发。比如吴坪枫,在本届国奥队中,拥有他这样出色技术的人不多,而吴坪枫的个人技术也是韩国球员所不具备的,身材不高的他很容易被对手“忽视”,这样也许还能“奇兵制胜”。

  中国队胜平负比率:35%/40%/25

  %第六场:客场对马来西亚

  优势:对手实力较弱,即使客场也应该全取三分,况且在马来西亚还有众多的华人,他们可以到球场为中国队加油。

  劣势:吉隆坡炎热的气候,可能是中国队惟一不太适应的。

  分析:但愿在最后一轮比赛开始之前,中国队能把出线的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中国队胜平负比率:70%/20%/10

  %综合诊断:由于此次预选赛是主客场双循环赛制,每两支球队之间的胜、平、负都对另外两支球队起着不小的作用,除非中国队取得至少5胜1平的战绩,要不然还得看其他对手之间的结果,所以,堪称极其关键的中韩首战的失利,其实已经让中国国奥队早早陷入了非常被动的境地。志强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2004北京东方炫影业余足球联赛报名中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加入会员团队共同作战
Air Zoom Generation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