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日报:中国国粹结合当地文化--阿拉伯书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06日10:39 解放日报 | |||||||||
第一次出国采访的时候,看什么都很新鲜。这些年,走过的国家和城市越来越多,感受到的新奇和激动却越来越少。因为我发现,各国的大城市,其实是如此的相似。 拿多哈来说,家乐福里麦当劳、肯德基和必胜客“扎堆”,咖啡馆是星巴克,电视是CNN,高档点的商场里,时装、化妆品也就是那几个耳熟能详的牌子。衣食住行,各行各业都有几个“老大”霸着,要生活得有点特色,确实很难。
中国能在世界上树立行业标准的东西不多,乒乓球可以算是一个。中国乒乓球的强大,不仅体现在冠军拿得多,更体现在人才输出多。引进中国人才,当然可以促进当地乒乓球成绩的提高,但是不是有长远的好处,似乎也不能一概而论。 当年三杆中国“老枪”身披德国女队的战袍南征北战,可是三驾马车一散架,德国女队的成绩也就一落千丈。突尼斯队请了上海人金振华去当主教练,倒是一步一个脚印,水平提高得实实在在,不但在非洲已可排第三,还拿到了一个奥运会的参赛席位。 引进教练比引进队员更能切实提高一个项目的水平,更高一点的境界是到中国去留学,争取“青出于蓝胜于蓝”。瓦尔德内尔是最成功的例子,现在的日本女队,也有点这个味道。我住的酒店旁有个网吧,墙上挂了两幅阿拉伯文的书法,墨汁淋漓,笔力雄健。中国人见了,虽不明其意但也觉亲切,卡塔尔人看了,也能体会到别样的情致。中国国粹和当地文化相结合,竟然形神兼备,相得益彰。 乒乓球走向世界,大抵也应如此。(多哈3月5日专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