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F1系列大奖赛谁会爆缸? 各大车队性能比拼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3月02日15:16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今年的F1系列大奖赛本周末揭开战幔,组委会更改规则后引发有趣的悬念———谁会爆缸? 谁会“爆缸”?这也许是2004年一级方程式赛车开战前最有趣的问题。 作为F1“烧钱”的一大特色,以往每台价值13万多美元的引擎只用一次就会更换, 法拉利和威廉姆斯:不易爆缸 占据去年F1前两位的法拉利和威廉姆斯毕竟是有钱有势的车队,一看规则有变立即花钱研发,新引擎从试车情况看来效果令人满意。 法拉利的新车F2004使用的053引擎,据设计总监马蒂内利透露,为了让053的使用寿命超过700公里,汽缸头与引擎本体上都采用了新的冶金技术来增加强度和减轻重量,这使053引擎的寿命比它的前身052长了几乎一倍。他自豪地说:“如果用人来比喻053引擎的话,它在40岁和80岁高龄时表现没有任何差异。” 威廉姆斯的新车FW26虽然有一个龇牙咧嘴的新奇外形,但试车的结果显示其外形与引擎结合得非常好。虽然与法拉利一样由宝马公司提供引擎,但装在FW26里的引擎不仅马力强劲,而且十分稳定,在近两个月的试车中FW26表现出色,多次打破赛道圈速纪录 虽然FW26性能出众,但把车手因素也考虑在内之后,“爆缸”的可能性未必就比法拉利高。法拉利的大舒马赫和巴里切罗都属于技术型车手;威廉姆斯车队的小舒马赫和蒙托亚驾车时就“粗暴”多了,一些“过火”的技术很容易对引擎造成伤害。 麦克拉伦和丰田:无力爆缸 “爆缸”性能不足是什么意思?车子不“爆缸”有何不好?别忘了,速度和稳定性同样决定着F1比赛的胜负,一辆从不“爆缸”却慢如龟爬的车是不可能出现在F1赛场上的。把麦克拉伦和丰田列为“爆缸”性能不足的车队,皆因其引擎都未能提供足够的马力,更别说迸发出足以“爆缸”的能量了。 丰田车队RVX系列引擎素以稳定著称,拿去参加耐力赛还可以,但用于F1赛车就有点喘了,因而丰田车队步入F1世界几年来成绩一直“稳居下游”。F1组委会决定从今年起实施单引擎规则后,丰田车队一度因自己的长处有所体现而喜不自禁,但随着试车的深入,丰田帐中的喜气逐渐淡化,很多对手新研制的引擎在速度上依然占优,而且在稳定性上也接近了丰田新启用的RVX-04V10引擎。为此,丰田在应付今年的比赛之余,还要着手研制动力更强的引擎。 麦克拉伦的引擎虽然由著名的奔驰公司提供,但自2000赛季禁止在发动机材料中采用铍元素后,奔驰引擎一直是麦克拉伦赛车上最弱的一环。虽然车队上层盛赞新车MP4-19今年所用的奔驰引擎FO110Q如何了得,但试了几回车后连自己的头号车手雷克南都忍不住开骂,公开抱怨新车动力不足。据闻麦克拉伦目前正加紧研发MP4-19B以改进动力系统,但很多人认为奔驰很难在短时间内研制出一台稳定而又马力大增的引擎,因而对麦克拉伦今年能否继续保持前三表示怀疑。 中下游车队:随时爆缸 再看雷诺、英美、乔丹、美洲虎和索伯车队,今年恐怕要听天由命,它们那马力强劲的引擎既可能使这车队获得更好的成绩,也可能让车子半路“爆缸”。 雷诺车队在V10引擎的研制上走过弯路,放弃了熟悉的111度宽角引擎而改用传统的90度夹角引擎后,该队有过不少“爆缸”纪录。如今,雷诺新车R24为了加大马力更是重新用回了上世纪90年代的72度夹角引擎,速度虽然上得快,但其稳定性值得怀疑。 索伯车队由于与法拉利车队合作,所用的也是法拉利引擎,为什么也成为“爆缸强队”呢?原因是法拉利提供给索伯的不是F2004的新引擎053,而是旧引擎052。虽然索伯的技术人员对052实施了改进,但052骨子里毕竟还是在旧规则下产生的力大短命型引擎,故今年试车的第一宗事故就让索伯车队赶上了。 乔丹车队和美洲虎车队今年破天荒地采用了同一厂商提供的相同规格的引擎,但求在引擎调试上形成合力,遗憾的是两队所用的福特引擎名声不好,在以往的实战中已多次“爆缸”。 不过比来比去,“爆缸”潜力最大的还是英美车队。英美车队所用的本田引擎素有“爆缸”传统,该队的车子不仅有过在遥遥领先的情况下“爆缸”退出的历史,而且在2002年日本站还写下了四辆车有三辆“爆缸”的“传奇”。今年的新车BAR006采用的本田RA004F1,据闻与两年前那段“传奇”所用的引擎一样马力强得难以驾御,加上日本车手佐藤琢磨出了名的“野蛮操作”,英美车队便不费吹灰之力成了“爆缸大热”。 在今年所有参赛队中,唯一对“爆缸”毫不畏惧的车队就是米纳尔迪,原因不在于他们的引擎多么出众,而在于该队的成绩是多么差,上赛季16站跑完积分依然为0。 借着“谁会爆缸”的话题,对参加今年F1各路诸侯的轮廓都扫了一遍,虽然车手的技能、经验与比赛结果有着直接的联系,但F1毕竟先是科技的竞争,其次才是车手的竞争,尤其像今年实施“单一引擎作赛”规则后,也许引擎的性能会比车手的技术对今年的战绩造成更大影响。 本报记者梁劲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