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首页> 综合体育> 体操> 正文 
著名体操教练杨明明:为上海体操的重新崛起尽力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2月25日09:09 中体在线-中国体育报

  “前国家体操队和上海队的主力”、“曾担任奥运会冠军楼云的教练、前国家体操队代理总教练”,如今的“美籍华人、上海体操中心外聘总教练”,这些头衔都集中于现年58岁的杨明明身上。这位离开申城30年的游子也常常自问:“我到底是谁?!”

  家庭篇

  杨明明自小就投身于体操训练中,1965年代表上海获得全国鞍马冠军,1972年获得全国全能冠军并进入国家队,1973年随国家队访美期间,与同在国家队的队友于娟娟熟悉起来。经过漫长的爱情长跑,直到双方都已经28岁了,才在领导和队友的关心下,开始谈婚论嫁,并在不足十平方米的地下室安了家。为了遮住破旧的墙,高健指导为他们张罗一个巨大的红双喜字,队里的一位颇有文学修养的老师还送了他们一副对联:天上明明月,地下娟娟人。

  成家后,为了照顾埋头于事业的丈夫,在北京体操队担任教练的于娟娟挑起了家务重担。从小就吃住在体校、专业队宿舍、食堂的杨明明是典型的“伸手、张口派”,对家务、日常生活常常是“指鹿为马”,记得有一次陪妻子去买菜,他居然把西葫芦说成哈密瓜、把蒜当成葱,逗得营业员捂着嘴笑,妻子则哭笑不得。

  正当杨明明一边读函授大学,一边担任少年队教练时,他们的儿子降生在地下室。夫妇俩希望孩子的到来能带来久违的阳光,就给他取名杨光。为了让儿子吸收钙质,上午把他抱到有阳光的会议室晒太阳,下午阳光西移,大人小孩也跟着挪位。虽然现在孩子长得比父母都高,但是由于从小住在潮湿的地下室,儿子的膝关节受了风寒,直到现在还会常常发作。杨指导说:“这也是导致我去美国的间接的原因。对于体操队和自己的事业,我是问心无愧,也做出了一定贡献,我的队员拿到两届奥运会冠军。但是在生活中我是有愧于妻子和儿子的。儿子7岁时才搬出地下室,娟娟更是一心支持我的工作,我曾经发誓要让他们住上好房子。”

  闯荡篇

  1990年,杨明明从国家队代理总教练退下来后先赴美国,1991年于娟娟也带着儿子来到了大洋彼岸。他们先是在纽约的一个私人体操俱乐部里受聘任教,由于文化、观念以及训练方式的不同,他们显得与当地人士格格不入。

  俱乐部收的学生,不管高矮胖瘦,只要有兴趣,家里有钱就可以来训练。有些学员还在周末把他们请回家,做一对一的私人教练,一个小时100美元。为了生存,杨明明动了不少脑筋:既让他们开心,又不降低自己的选材标准:他为俱乐部开设了男子体操班,第二年就领着队员们获得全国比赛的奖牌;另一方面在场地上多设些蹦床、海绵包等玩耍设施,满足那些普通爱好者的需要。

  夫妇俩通过四年的奋斗,在当地已是小有名气,还清了贷款有了自己的房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了解的加深,很多家庭都因为孩子的关系跟他们交上了朋友。一个有“律师家庭”的孩子还把杨明明当作他的义父,得知他们要前往洛杉矶李宁俱乐部执教,难过得大哭起来。他的父亲———一个著名的大律师一下子拿出五十万美元,请了一个经理人操办,要买下一个俱乐部,送给他们。杨明明说:“俗话说:做生不如做熟,当时我们也曾经犹豫过。娟娟不想走,因为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学生家庭情况,已经比较熟悉了。为此我们俩争执过,还翻纸牌定命运。我这个人办事讲究一个原则:别人有难就应该帮。前国手李宁一般不开口求人,但他开口请我去,肯定有他的难处,我答应了他就要守信用。”

  于是,一家人又开始了闯荡。从1994年到李宁俱乐部执教至今,虽然由于经费以及合约等原因,俱乐部搬了一次家,由大变小。杨明明和于娟娟还是克服了种种困难,“螺蛳壳里做道场”,在只有不大的场地上,硬是把男子六项女子四项的体操器械以及海绵坑安置妥当。杨明明说:“虽然说在美国的这几年,我们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体操行当,但是经营俱乐部就像开公司,要面面俱到,样样兼顾,从中我得到了锻炼,学到了许多国内学不到的知识。”

  这里还得说说夫妇俩的助手曼尼。当初,这位27岁的小伙子因为喜欢看体操,敬慕李宁和杨明明的名声,来当义工。从1994年到现在一直都没有离开过他们,就是在俱乐部穷得要靠国内汇款来周转、维持时,都很“铁杆”。由于经费有限,俱乐部人手不够,杨明明就手把手地教他做小队员的保护,慢慢地小伙子入门了,再利用休息时间自学了心理学等科目,现在他也是一名合格的体操教练员了。通过八年时间的磨合,曼尼已经基本熟悉了整个俱乐部的操作流程,担当起了重任,如今,“师徒情”又添了一份“合作情”。

  回归篇

  “重返红尘中,日夜金银铜,无奈体操缘,更恋真情浓。”谈起自己回国执教,心地实在的杨明明并不违避:“虽然我现在加入了美国籍,但还是一个中国人,还是上海人民的儿子,这一点永远不会变。另一方面是我母亲一句话,促使我回来的。”2002年他回家过年,年近八十的妈妈对他说:“30年了,明明没在上海过年了!”望着白发苍苍、年老体弱的母亲,杨指导难过得说不出一句话。父亲在他18岁时就病故了,虽然自己的兄弟姐妹都在上海,但“手心手背都是肉”,妈妈还是牵挂离开家乡30年的儿子。“该回来陪母亲安享晚年,尽一份儿子的孝心了。”

  期间,有一天翻报纸,他偶然看见上海体操中心成立的消息,又从朋友那里听说中心要招聘,总是割舍不了对体操事业的那份情的杨明明就同妻子商量:“现在孩子都自己开公司了,你也大病初愈该休息休息,不要这么操劳了,我们能不能少赚一点,把俱乐部托给曼尼管。”

  善解人意的于大姐也明白自己老公的心思:“回去吧,在这里搞俱乐部,你也不甘心。做人就要开心,钱固然重要,但够花就行,你既然是上海培养的,也该为上海做出一点贡献。”在朋友的牵线搭桥下,杨明明和有关方面达成了共识,游子终于回到了阔别30年的家乡……

  杨明明任上海体操队主教练后,全身心地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去,仅半年多时间,连续多年“默默无闻”的上海体操队,在2003年城运会上异军突起,取得了2金1银3铜的骄人战绩。立志为上海体操的重新崛起尽一份力的一代名帅杨明明,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作者:辛 见

  (来源:中国体育报)



 

评论】【体育沙龙】【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2004北京东方炫影业余足球联赛报名中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加入会员团队共同作战
Air Zoom Generation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