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排球五十年之科学研究推动中国排球的发展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2月24日09:11 中体在线-中国体育报 | |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体委一直重视排球的科学研究活动。1959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排球比赛时,国家体委排球科委托北京体院排球专业师生对全运会各场次参赛的全体运动员各项技术的运用效果、失误原因进行全面调查。这是我国排球界第一次大规模的调查研究活动。经过一个月的奋战,获得了数万个数据。比赛结束后向全体教练员做了总结汇报,受到了好评。这些材料由国家体委编印成册,保存至今。第一届全运会之后,历届全运会排球赛都要组织调查研究组进行科学探索活动,调查报告都刊登在国家体委科研所发行的专业杂志—— 一些重大的国际比赛,国家体委也都组织专题调查研究活动。这些调研组赛前都拟定调研计划,赛中搜集大量数据,赛后写出调查报告和建议,供领导决策和运动员、教练员参考。1955年4月至5月,当捷克军队中央之家俱乐部及保加利亚男、女排球队访华时,国家体委就组织了两个学习、调研组:一个组由当时国内骨干裁判员组成,一面进行裁判工作,一面调查研究有关裁判方面的问题;另一组是教练组,他们的任务主要是研究捷、保队的技术、战术及训练方法和经验,对比我们的训练,找问题、找差距。通过这次调查研究活动,比较了捷、保两种不同战术体系的优劣,对于中国排球发展的方向做了进一步探讨,从而坚定了走自己发展道路的决心。 在一些国际比赛中,虽然经费紧张,但还是尽可能地组织科研人员进行调查研究活动。1972年借中国队访日之机,国家体委排球处派专人对日本青少年训练现状进行了考察,取得了日本排球在基础训练方面的第一手材料。1977年和1981年,又组织了国内排球甲级联赛前几名的教练员赴日本对世界杯进行调查研究。 计算机作为工具,较早地就进入到排球科研工作中。1982年上海国际男排邀请赛时,首次利用计算机对统计数据做终端处理。1983年第五届全运会在上海举行时,各比赛场地均运用计算机进行现场统计,并及时给各队提供数据,作为总结和制定作战方案的依据。 1983年底,北京体育科研所刘匡生等,与北京工业大学二分校电子计算机软件工程系联合研制的“电子计算机分析排球比赛技、战术的软件系统”,在北京通过鉴定。该系统以系统论和信息论为指导,研究了排球比赛中信息传输和信息变化的规律,进而以“排球比赛网络图”为核心,对比赛全过程进行统计,既能帮助教练员和科研人员全面了解比赛中双方技、战术发挥的情况和存在的问题,使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又能帮助他们制定训练计划和比赛方案,建立情报档案等,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 1986年在上海举行的“鱼尾杯”国际排球教练员学习班上,上海计算机研究所和上海市体育运动技术学院联合研制的“声控”排球比赛统计计算机进行了现场表演。这台计算机只需要“听到”广播员的专业术语讲话,就可以把比赛情况输入机中,即可随时提取技术统计数据。比赛结束后,立即可以拿到运动员个人和全队各项技术的成功率、失误率等的统计材料。 国际排联教练委员会主席巴克先生看过表演后,对中国应用计算机进行排球比赛统计的办法给予了高度的评价,并邀请上海计算机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带着计算机,参加在洛桑举行的国际排联会议。(待续)北客(来源:中国体育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