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点卡 天气 答疑 导航
首页 > 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中国航天训练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26日04:53 深圳商报

  编者按

  2003年10月16日,内蒙古中部阿木古郎———

  这天早上,中国第一位飞天人在绕地球飞行14圈后,从这里叩开家门,神舟如期回家。

DOUBLE_QUOTATIONclsid:D27CDB6E-AE6D-11cf-96B8-444553540000DOUBLE_QUOTATION codebase=DOUBLE_QUOTATIONhttp://download.macromedia.com/pub/shockwave/cabs/flash/swflash.cab#version=5,0,0,0DOUBLE_QUOTATION WIDTH=DOUBLE_QUOTATION360DOUBLE_QUOTATION HEIGHT=DOUBLE_QUOTATION300DOUBLE_QUOTATION> DOUBLE_QUOTATIONhttp://ad4.sina.com.cn/gzh/xiaxin/2004/v7-spip-1.swfDOUBLE_QUOTATION> DOUBLE_QUOTATIONhttp://ad4.sina.com.cn/gzh/xiaxin/2004/v7-spip-1.swfDOUBLE_QUOTATION quality=high WIDTH=DOUBLE_QUOTATION360DOUBLE_QUOTATION HEIGHT=DOUBLE_QUOTATION300DOUBLE_QUOTATION TYPE=DOUBLE_QUOTATION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DOUBLE_QUOTATION PLUGINSPAGE=DOUBLE_QUOTATIONhttp://www.macromedia.com/shockwave/download/index.cgi?P1_Prod_Version=ShockwaveFlashDOUBLE_QUOTATION>

  2004年1月21日零时,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杨利伟作为中国宇航员的代表,在电视机前的亿万观众面前,声音洪亮地朗诵一首诗。

  在光辉与荣耀背后,航天员所接受的各种训练却常常是艰苦而残酷的,也正因此,航天员背后的故事,也不那么为人熟知。

  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航天历史上的几个瞬间,以此作为对中国航天员和航天事业的祝福。

  漂浮耐受实验

  天上一分钟,地上十年功。

  航天员大量的训练项目是在航天城里完成的。航天员要乘飞船上天,需要在地面做大量艰苦的准备训练。

  飞船的返回舱落地之后,航天员如何从舱内出来,并不像一般人所想像的那样简单。

  一般情况下,神舟号的返回舱会落在陆地上预先设定的区域。但也不能排除在水上降落的可能。北京的官厅水库,一度成了航天员水中出舱的训练水域。如果神舟飞船是落在水上,返回舱就会浮在水面上。航天员是不能出舱的,因为在一个短时间内,舱内反而更安全。如果因其它技术原因,使舱内环境逐渐恶劣,甚至直接威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时,航天员就必须离开返回舱。航天员离开返回舱时,必须先脱掉航天服,再换上抗浸防寒服,以最大程度减少冷水浸泡对人的危害。按照设计要求,这样的服装能保护人在冰冷的水中停留12小时。15分钟内,抗浸服的进水要少于一个普通茶杯的容量。并且,当航天员跳入水中后,腋下的小型救生圈能在数秒之内充气。

  返回舱一旦降落到海上,通常情况下,航天员应打开舱门,呆在舱内,利用个人呼救电台和GPS定位仪等救生工具发出信号,等待海上或空中的救援。为了试验返回舱降落后,航天员在舱里到底能呆多久,并验证救援措施是否可行,特别在海南进行了海上漂浮试验。参加试验的两个人并不是航天员,而是一名锻炼员和一位航天员医生。他们此前已在北京基地做过一系列的医学生理和体能试验。作为医生,对人可能出现的种种反应更容易作出判断。

  试验那天,夜幕降临,舱外的人都在担心。舱内并没有降温,而受试者的体能却在下降,舱内的人因为晕舱已经吐了好几次。入夜,天下起了雨,这倒能使舱内的温度多少降低一些。将近20个小时过去了。一夜之后,试验结束。随队医生刘建忠在舱内坚持了20个小时,取得了宝贵的测试数据。也正是他,在后来神舟5号从太空返回地面时,第一个在着陆现场对杨利伟进行了医学护理。

  模拟器训练

  就航天员本身而言,一旦离开所熟悉的地球,其环境上的突然变化势必引起情绪上的紧张。所以,在模拟器上进行严格的综合训练,是航天员为即将开始的任务做好准备的必要过程。

  模拟器的内部环境与飞船相似,其舱内布局、形状、尺寸、界面、外观及仪表板、操作控制装置与“神舟”5号完全一样。训练期间,航天员的每项操作都要重复数十次乃至数百次。太空环境中的工作条件十分特殊,人在零重力下,失去了方向,非常不习惯,缺乏平常的参考点,航天员不得不做杂技式的跳跃和急转弯,每个动作都要求特别准确。所有动作都必须重复多次,才能达到规定要求。

  模拟器训练所给航天员带来的好处,只有航天员体会最深。美国航天飞机首次飞行的指令长约翰·扬从太空返回着陆后,就曾这样说:这跟在模拟器中训练时的感觉完全一样。

  “残酷培训”全搜索

  1998年1月5日,由14名中国航天员组成的世界上第三支航天员大队正式成立。

  航天员平时都集中住在航天城的公寓内,生活节奏与军队无异。周末才可以回到自己的家中。在饮食方面,航天员每天吃什么,都要由营养师指导安排。航天员食谱上的菜式有近三百个品种,主食近百个花样,每餐有八个菜,七八种主食。吃饭时,不但饭前要称重,吃剩下的也要称重,以此来掌握航天员每天的营养摄入量。

  航天员的职业训练,是脑力加体力,其困难程度超出常人想像。有人称其为是“严格的、残酷的培训”。航天员把训练看成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阶段,因为他们就是凭借训练来培养执行航天计划的能力。为培养航天员勇敢、沉着、坚强、果断等良好心理素质,需要经常安排航空飞行训练,跳伞训练,野外生存与救生训练等等。此外,他们还要进行各种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如超重、失重、噪声、振动、低压、缺氧等等。

  航天基础理论及其相关基础知识有十几门课程,1600课时。航天员为此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用杨利伟的话说:“这几年,夜里12点前没有睡过觉。”

  航天员最重要的一个训练内容,就是失重训练。这种训练是要航天员了解和熟悉失重环境,体验在失重条件下的感觉和反应。有着四十多年培训经验的加加林航天训练中心,对全世界开放,为很多国家培养出了合格的宇航员。美国人还在这里盖了三栋别墅,供前来培训的本国人使用。中国航天员为此而去俄罗斯进行了为期一周多的训练。

  俄罗斯的失重飞机一个起落可飞15至20个抛物线,每个抛物线可产生25至28秒的失重时间。失重飞机由高性能的伊尔-76喷气式飞机改装而成,宽敞的舱内能容纳二十余人同时进行训练。飞机的失重效应,是由飞机到达1万米高度时,向下做自由落体运动而形成的。

  在宇宙飞船上,由于失重,航天员是不需要床的,他们可以在任何地方用任何姿势睡觉。甚至可以用一根别针把自己固定在天花板上。但在失重飞机上,每当做抛物线飞行时,失重和超重总在交替进行,航天员身体负荷大,操作难度高,对他们的身体和意志都是一种严峻考验。

  按照中俄双方协议,每位中国航天员在这里共进行了4个架次的失重飞行,每个架次飞12个抛物线。飞最后一个架次时,领队宿双宁也要求上机亲自体验。下来后,他说确实不好受。而俄罗斯人则夸他说,你很勇敢,为小伙子们做出了榜样。在整个训练期间,失重体验最多的并不是航天员,而是随队摄影师王校钢。训练结束后,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武涛在使馆举行了宴会,为祖国这些出色的航天员们送行。

  就在航天员们紧张训练,为将来上天做艰苦准备的同时,火箭和飞船的各种飞行试验也在全面展开。

  1999年11月20日,神舟1号第一次飞行试验成功,验证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总体设计是正确的。但是,要真正把人送上天去,还有一段更为艰难的路程。当时的设想是,经过几次无人飞船的试验,争取在2002年,确保于2003年实现中国人的飞天计划。

  每次飞行训练时,地勤人员半夜三点就来到机场,完成各种准备工作。然后,由飞行员驾机先做通场飞行,检验飞机状态,直到一切都非常有把握了,才把飞机交给航天员进行训练。航空飞行训练其实也是一项风险训练,迄今为止,世界上已有16名航天员在航空飞行训练中丧生。34岁的加加林就是在第二次太空飞行前,驾驶米格-15教练机训练时坠落牺牲的。

  驾驶飞机与飞船同样是飞行,但航天员心里清楚,飞船绕地飞行时,速度将达到每小时27200公里,是一般飞机的数十倍。

  对航天员来说,跳伞是一项培养良好心理素质的训练。当航天员完成从自由降落到开伞之后的一系列操作之后,他对危险的自然感觉和对未知因素的恐惧就会转化成为对自己控制力的信心,使自己适应和习惯面对突如其来的种种困难局面。

  为了保证航天员的安全,空降兵把训练特意选择在风速不大、能见度较好的气象条件下进行,并为此清空了整个场地,其他训练全部停止。跳伞时,谁先谁后,不能争,也不能躲,而是按体重来的,身体重的人先跳,这样就可以避免在空中相互踩着或缠在一起。

  据说跳伞有个规律,一般跳前两三次时,人基本上是一种被动的晕晕乎乎的状态。跳到第5到第8次时,就比较清醒了,一出舱也想抬头看看飞机了,环顾之间,飞机就在头顶掠过,周围风声呼啸着往下掉人,再看地面的“高不可测”,极易产生恐惧。航天员的跳伞训练恰恰就安排了8次,以帮助他们克服恐惧心理。对航天员的保卫级别也是非常之高,这次训练之后,航天员们在武汉稍作停留,整个武汉几乎所有的特警都出动保护他们的安全。就连随队的工作人员出去办事,也有特警跟在身后。

  2002年3月,中国发射了第3艘无人飞船,里面有一个能像人一样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拟人装置。有人曾担心地问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王永志:美苏飞船都是先做动物试验,你怎么一下子就要把人弄上去?王永志说:我们的办法更科学,不会有风险。如果不创造性的前进,40年的差距,什么时候才能赶上!

  到这一年的8月,地球上已有906人次上过太空了。

  中央电视台十套栏目1月27日起播出

  环控生保实验

  航天员在模拟器里训练

  (图片见PDF版A4版)


 

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2004北京东方炫影业余足球联赛报名中
同城约战天天特别约会 秀出你自己获酷炫积分 约战论坛等你发表大作 加入会员团队共同作战
Air Zoom Generation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