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凤凰变成丑小鸭--上海女排降级之反思 | ||||||||||
---|---|---|---|---|---|---|---|---|---|---|
http://sports.sina.com.cn 2004年01月20日08:39 东方网-文汇报 | ||||||||||
文/本报记者庄怀青 不该有的“真空现象” 现在的上海女排平均年龄仅19岁,而从主力阵容分析,老队员沈弘已有28岁,而3名主力平均年龄18岁都不到,中间的年龄空档拉得太大,缺乏一批具备当打之年的中生代球员,这在全国其他队伍中是不多见的现象。应当指出,当年上海女排“五连冠”后以诸韵颖为代表的核心队员的退役并不是由于年龄原因,而是由于俱乐部没有处理好自身的矛盾。当诸韵颖退役以后,其他几名主力刘振家、桂超然等“老”队员也对自己在球队的前途失去了信心,便在当打之年选择了退役。当这些中生代离开之后,上海女排出现了“真空现象”,从去年勉强保级到今年降级应该是有着必然联系的。 不该丢失的良好环境 上海女排的前身是上海有线排球俱乐部。3年前,当时的有线俱乐部将自己的男女排球队作为自身的主打品牌,尽全力予以扶持。记得当年有一次上海女排赴江苏南京客场打一场不是特别重要的比赛,俱乐部派出转播车开赴异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当地产生了不小影响。当时一名江苏女排教练羡慕地说道,你们俱乐部如此重视排球,不拿冠军太说不过去了。而现在,东方女排的整个赛季主客场本地电视台从没有进行过现场直播,在投入力量和关心程度上,亦不可与当年同日而语。联系到以往上海女排的辉煌以及现在的退步,与俱乐部重视程度不无关系。 不该忽视后备培养 在诸韵颖等名将退役之后的近3年时间里,上海女排一直没有涌现较出挑的年轻球员。而以现在上海女排队长何晴及董嘉懿等队员,在当时”五连冠”时期一直是“板凳队员”,一旦让她们挑大梁,明显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上世纪九十年代,长三角地区排球运动水平一直较高,但这几年,以天津、八一等为代表的北方球队开始迅速成长。从九运会开始,女子排球的“重心”逐渐北移,两年来江浙一带的俱乐部队,基本上没有向国家队输送上好的排球苗子。可以说目前的上海女排是整个南方球队开始落后的一个缩影。 上海女排联赛战史 1996——1997 第1名 1997——1998 第1名 1998——1999 第1名 1999——2000 第1名 2000——2001 第1名 2001——2002 第4名 2002——2003 第10名 2003——2004 (降级) |